我們的半導體研究框架分為三大部分:
1、短期,看價格周期:供需錯配帶來的量價關系
2、中期,看創新周期:技術進步帶來需求結構提升
3、長期,看國產替代:由底層設備和材料帶來的根技術國產化
結論:我們處于漲價周期的早期 + 創新周期的初期 + 國產替代的萌芽期,半導體板塊將具備近年來最確定的成長性之一。
短期看價格周期:
在傳統的經濟供需規律中,半導體大宗商品價格是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共同決定,而在商品市場中,供給端又可以被拆分為產能和庫存兩部分,前者是未來的供給能力,后者是歷史產出的累積,二者均是供給端的重要影響因素。
第一階段(2020年Q1~2020年Q2)量價齊跌:主動去庫存,需求由于疫情沖擊暴跌。供給由于不能開工暴跌。
第二階段(2020年Q3~2021年Q3)量平價升:被動去庫存,經濟刺激疊加疫情帶動線上經濟和新能源車爆發式創新使得上游需求暴漲,有效存量供給都在歐美日受疫情沖擊,供給有所下滑。
第三階段(2021年Q4~2022年Q4)量價齊升:主動補庫存,全球各大晶圓廠加大資本支出,但是有效產能的開出得到2022年以后,但是需求持續高企,會形成主動補庫存態勢。
未來兩年內,供給和需求的結構化錯配,將把整個價格周期分為兩個階段:
1、現在到明年Q2之前,是以漲價為主、漲量為輔
2、明年下半年往后3個季度,是以漲量為主,漲價為輔。
(關鍵字: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