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至31日,由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銹鋼分會主辦,江蘇大明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鎳協會、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武進不銹股份有限公司、永興特種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微合金化技術中心協辦的“第一屆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及鎳基合金國際研討會”成功在北京召開。
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及鎳基合金材料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關鍵材料,是金屬材料的“塔尖”部分,主要應用在石油石化、核電火電、清潔能源、船舶制造與海洋工程,以及環保等領域。此次會議旨在學習交流和借鑒國際先進的研發、生產、成功推廣應用的實踐經驗,推動我國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和鎳基合金的發展。
參加此次會議的有我國鋼鐵研究總院、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等高校科研單位、我國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及鎳基合金材料研發生產企業撫順特鋼、寶鋼特鋼(原上鋼五廠)、長城特鋼等企業代表;在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及鎳基合金材料研發生產應用領域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美國SMC國際鎳合金集團、美國哈氏合金、日本冶金、瑞典山德維克、芬蘭奧托昆普等外國企業,以及國際鎳協會、國際鉬協會、巴西礦冶公司、英國goodwin、德國VDM、美國PCC能源公司等的相關企業的專家;會議特別邀請了國內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及鎳基合金材料用戶企事業單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中核建、華能電力、滬東中華等石化、電力生產、裝備制造和相關設計企業的代表。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銹鋼分會專家委員會的相關領導和專家也應邀出席了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不銹鋼分會會員企業和新聞媒體的代表,共計200余人。
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專家康喜范、謝錫善分別做了“高鎳耐蝕合金在中國”和“600-700℃超超臨界燃煤電站用先進奧氏體不銹耐熱鋼及鎳基高溫合金”的主旨報告,介紹了我國在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及鎳基合金材料研發生產及應用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的建議。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重點介紹了LNG船和化學品船用不銹鋼和鎳基合金材料的性能要求,并分析了這些材料目前主要依靠進口的原因。江蘇大明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寶鋼特鋼有限公司、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永興特種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特鋼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武進不銹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鑄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長城特殊鋼有限公司介紹了各自的服務業績和研發成果。
國外企業介紹了他們具有代表性的最新成果:SMC的用于油氣工業的945X和發電用740H;哈氏合金的飛機發動機用282、油氣用C-22HS;日本冶金NAS185N?NAS254N、NAS625及其配套開發技術;山德維克超超臨界發電用Sanicro 25、油氣用Sanicro 28、Sanicro 29、Sanicro36Mo;奧托昆普含氮奧氏體254SMo、654SMo,并重點介紹了4565;英國goodwin介紹了高合金大型材鑄件生產先進技術。國際鎳協會做了“鎳基合金和高性能奧氏體不銹鋼的應用”的報告,國際鉬協會做了“超級奧氏體不銹鋼的加工制造”報告,巴西礦冶做了“鈮在耐熱不銹鋼中的研究和應用”報告。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進行了熱烈的交流。
最后,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銹鋼分會名譽會長、顧問李成做了總結。他指出,我們召開的這次會議,是為解決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對超級奧氏體和鎳基合金材料急需、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也是應國內高端材料生產、科研、使用單位要求召開的以第一次國際會議,是一個學習、交流和共同推進的會議。外國企業專家的9個發言帶來了他們在超級奧氏體和鎳基合金材料:包括耐蝕材料、耐熱材料和功能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發成果,這些企業中,有些比如SMC和哈氏已經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有的歷史更長,比如goodwin,已經有150年歷史,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特別指出,日本冶金工業雖然從生產普通不銹鋼轉到超級奧氏體和鎳基合金材料時間不長,但是他們一切從用戶需求出發,為用戶開發材料在加工、制造、安裝使用過程中的配套技術,并密切跟蹤使用狀況、積累數據不斷改進的做法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現在他們是全球排名第七的超級奧氏體和鎳基合金材料生產企業。國內13個報告,反映了我國在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和鎳基合金的研發與生產方面的主要成績:首先是隊伍擴大了,除了老的國企撫順特鋼、寶鋼特鋼和長城特鋼外,太鋼也加入了。大批民企成為了生力軍,如久立、永興、武進等,他們在管坯、管材的研發生產方面國內領先,并且出口。其次是裝備已經“鳥槍換炮”了,比如擠壓機,不僅3000噸、6000噸都有,還有50000噸大等級的。最后是根據用戶需求開發服務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比如江蘇大明就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規模最大、服務最全面的不銹鋼和鎳基合金加工配送中心。
李成指出,通過這次會議,也可以看到我們的差距:首先是高性能不銹鋼和鎳基合金生產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按照鎳基合金占不銹鋼總量1%的左右的比例測算,目前我國的需求和生產量還差的很遠。在世界前十名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和鎳基合金生產企業中還沒有我國一家。第二是品種質量有較大的差距。板材中超寬、超薄的,還不能生產;造船用的因瓦合金還需要全部進口;世界上許多通用的高溫、耐蝕材料國內還沒有生產。第三是一切從用戶出發,千方百計為用戶排疑解難,為用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許多企業做的不夠,與國外相比仍有差距。
李成最后指出,要滿足中國這個大市場需要,不僅主要靠我國企業的努力,也要靠通過國際合作共同完成。我們這次會議僅僅是一個開端,今后我們要繼續舉辦下去,通過學習交流共同推進我國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和鎳基合金事業的發展。
會議代表對這次會議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生產企業的代表們指出,通過這次會議搭建的平臺,與國外企業和用戶的廣泛交流,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學到了新的知識,會議“含金量”很高。會后首先要抓緊把已經開發出來的產品進行認證,取得“通行證”,向用戶推廣。要對國內急需的產品抓緊研制,盡快替代進口。要盡快建立我國超級不銹鋼和鎳基合金的標準體系,加快材料模擬工況實驗數據積累,為設計人員提供設計依據。用戶企業代表表示通過這次會議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國產材料的研發生產情況,定會加快裝備的材料的國產化步伐。
代表們反映,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銹鋼分會十年前開始召開國際會議,推廣鐵素體不銹鋼;八年前開始召開國際會議推廣雙相不銹鋼,都已經取得巨大的成效,推動了國產鐵素體不銹鋼和雙相不銹鋼的研發、生產和應用,目前鐵素體不銹鋼的研發和應用的已經達到了較為滿意的水平,雙相不銹鋼也取得重大進展。現在又召開國際會議,推動我國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及鎳基合金材料的發展,會議使我國不銹鋼行業認清了差距,明確了方向,必將加快我們趕超國際水平的步伐。
一些專家特別指出,雖然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及鎳基合金材料非常重要,但是畢竟數量只占金屬材料的很小部分,切記不要一哄而起,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
應會議代表的要求,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銹鋼分會決定今后每二到三年繼續舉行一屆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及鎳基合金材料的國際會議。
(關鍵字:不銹鋼 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