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明確了當前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的基本路線。
同時,《規劃》也對新能源汽車與節能汽車進行出了區別定義:插電式混合動力與純電動汽車列為新能源汽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被歸入節能汽車之列。作為當前推廣普及的對象。《規劃》認為,節能汽車已具備產業化基礎,需要綜合采用標準約束、財稅支持等措施加以推廣普及。
在蓋世汽車網舉行的混合動力前景圓桌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稱目前石油供應壓力大,發展混合動力是必然選擇。
汽車專家李安定認為,混合動力跟今后所有的新能源都不相抵觸,反而可以對所有新能源車的發展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橋梁。他認為混合動力已經到了一個爆發期。
結合成熟市場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滲透曲線,蓋世汽車網初步測算了未來五年混合動力汽車含普通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 的產銷量,即從2013年起將分別達到2萬輛、5萬輛、15萬輛、30萬輛和50萬輛,五年共計產銷過百萬輛,中國或迎來混合動力車的第一輪爆發。
發展混合動力是必然選擇
徐長明認為,發展混合動力和未來我國石油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密切相連。
他指出,雖然這兩年我國乘用車市場處于低速增長期,但是他預計到2030年,汽車市場仍將處于快速發展區間,增長率相當于GDP增長率的1.5倍,年均大概為13%—15%,速度基本上是前高后低。從2005年以來的七八年時間,我國石油產量非常穩定,大概不到2億噸,七八年間增加了2000萬噸。但是我國每年凈增石油消費在3000萬噸,這也使得進口數字越來越高。2010年我國進口2.4億噸石油,國產原油2.3億噸。由此可見,我國對石油的進口依存度達到了54.5%,目前已經存在很大壓力。
他說,美國2010年是2.5億輛,消耗石油8.5億噸,國產4.5億噸,進口4億噸。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6億輛。按照這個比例測算,假如國產油2億噸不變,在八年之后我國石油需求缺口將達到6億噸之巨。此外,SUV等大排量車型和豪華車的比重迅速提高,這對我國石油儲備的壓力非常大。
因此,他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傳統汽車的節能就成為比發展純電動車更為現實的一條捷徑。
羅蘭貝格汽車行業專家周潔崎表示,2008年石油還是當時最重要的能源資源,但從儲備量上來看,卻只有天然氣一半,相當于煤炭的1/4,石油資源變得日益稀缺,儲備量的不足,這些都促使人們開始著手開發更多的替代能源和應用再生能源。目前世界上無論是經濟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像美國、日本、中國,這些國家對于石油的消耗量都是居于世界前列的,而在石油的供應量上,從全球來看,石油產量可能在未來30—40年時間里達到一個高峰,但此后將快速下降,而如果保守估計,有可能這個時間點會提前10—15年,所以我國石油的供需矛盾在未來二三十年將會變得非常激烈。
他指出,在中國,汽車業在石油和原油消耗上也是巨大的,從統計數據來看,在2010年的時候,整個汽車業對原油消耗基本上占到整個原油消耗的45%,而且現在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50%以上了,而到2020年,預計這個數字將達到60%。盡管汽車工業發展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同時也使得中國對石油和原油依賴度越來越高。從這個角度來講,石油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經濟的問題,也是中國安全的問題,所以近幾年,能源安全問題也成為中央和國務院的重要議事日程之一。
他指出,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條例來限制燃油的消費,包括和普通受眾相關的汽車限購政策,來減少燃油消費,以及排放標準的出臺,從燃油消耗量這個角度,來對汽車行業發展進行規范和引導。而最近出臺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也是在引導整個行業和產業往這個方向發展。
產業化條件成熟
為了應對日益突出的石油供求矛盾和環境污染問題,大力研發和推廣新能源與節能汽車,成為當今國際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相對純電驅動而言,油電混合動力技術因具備較長的續航里程,且相對安全與穩定,被更早地投入應用到市場。混合動力車成熟的技術條件正是各國政府鼓勵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廣汽豐田研發部部長鄭兆樹認為,混合動力汽車無疑是現階段最現實、最具有推廣價值的新能源與節能汽車。
他認為,混合動力技術,是兼顧傳統與未來的技術。一方面,它回避了國內充電配套設施缺乏的局限,使用的方便性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它特別適合中國大城市交通普遍擁堵、汽車頻繁制動的實際情況,是真正能夠為中國社會的節能減排落到實處的技術。他認為,混合動力車型正在迎來它在中國闊步前進的時代。
李安定在論壇上表示,為什么中國政府要談搞混合動力?這個前提就是中國的電動車熱,這輪電動車熱甚至推動了世界范圍的一場電動車熱。不過這輪電動車熱并沒有使中國車企實現彎道超車以及和跨國車企站在同一起跑線的愿景,反而差距越來越大,電動車幾乎走到了一條死胡同,技術和基礎設施的壁壘讓人們不得不給它再多一點的耐心。隨著中國的電動車熱潮正在減退,同樣能起到節能減排作用的混合動力勢必逐漸升溫。目前市場上能買得到的混合動力車型已經多達數十款,從十幾萬的自主品牌到上百萬的豪車都有。
新華信咨詢公司總裁林雷認為,消費者對混合動力車接受度高,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混合動力已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認知。在新華信做的關于消費者對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的對比研究中,消費者主要從時尚性、節能、價格、動力、安全和使用成本等幾個指標來衡量是否會消費。
根據調查,首先,在安全性方面,混合動力被認為有比較好的安全性能,其中有65%的消費者認同混合動力的安全性會高于純電動的概念;其次,在節能方面,認為混合動力節能效果比較好的有33%,另外有66%的消費者認為純電動更節能;再次,在使用成本方面,認為混合動力使用成本比較低的占比34%,純電動是66%;而在時尚方面,認為混合動力有時尚感覺的占72%,純電動只有27%;最后,在價格方面,認為混合動力的價格比較能夠接受的有58%,認可純電動的只有41%。
在整個測試當中,只有兩個指標電動汽車超過了混合動力,一個指標是使用成本,還有一個指標就是節能性指標。對比我們前幾的年研究結果來看,消費者已經準備好了購買混合動力車,他們對混合動力概念的認識,對它性能的認識,對它的安全性等各方面的認識已經達到了比較好的階段,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林雷認為,無論是從技術還是消費者認知度來說,混合動力都已經具備成熟的產業化的條件,市場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