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教育部”2024學年起正式推動半導體相關課程進高中,共有36所高中參加,結果引發兩極反應,有人表示歡迎,有人則擔心矯枉過正。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9月7日報道,作為參與半導體課程進高中項目的學校之一,新竹市建功高中校長林國松表示,目前半導體課程安排在高一的“多元選修課”,且以“試探性”為原則規劃課程,從簡單的原理到實際的企業參訪,最后將引導學生著手應用層面,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與產業趨勢銜接,通過基礎課程了解半導體垂直分工的產業鏈。林國松透露,校內有近65%的學生家長來自新竹科學園區,所以以學校的區域特質,讓學生提早接觸半導體產業的應用和分工是重要的。他稱,期待課程結束后,學生的好奇心能夠得到滿足,進而對相關產業產生興趣。竹北高中老師陳瑩琪分享說,作為班導師會鼓勵想讀材料、電機系的同學選修相關課程,有助于他們將來申請大學。
今年7月,臺灣“中央社”就披露了臺“教育部”的這一規劃。報道稱,臺“教育部”7月18日和19日在中興大學附中先舉辦課程工作坊,共計有26校參與。課程內容涉及電的科學知識、半導體原理、半導體制程、半導體在生活中的應用、電路設計、社會面向六大主題,以及一項實驗實作課程。隨后臺“教育部”發布新聞稿稱,高中半導體課程主要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采用實際操作取代過多的理論講述,且可加入更貼近生活的主題。
其實在此之前,臺積電已進入10所高中開半導體微課程。據臺灣《天下》雜志今年4月報道,回顧2022年時成立課程的初衷,臺積電人才開發暨招募處處長莊秀華表示,育才是臺積電的重點之一,希望該課程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他們未來往理工方向發展,為半導體領域及整個產業挹注更多新鮮血液。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建國中學、中山女高、臺中女中與雄中等10所高中加入。課堂上使用的教材與教具,全部由臺積電找大學教授及高中教師共同設計,并免費提供給學校和學生。值得一提的是,課堂上除了講授半導體知識,也回應學生對臺積電好奇的敏感問題,如是否為吃水用電怪獸、工程師是否爆肝加班,甚至薪水與境外輪調等,討論氣氛相當熱烈。
不過,半導體進高中也在島內引發爭議。“全臺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政策部副主任巫彰玫稱,開設試探性課程讓學生可以提早接觸不同產業是好事,但若未來課程設計比重越來越高,恐有矯枉過正的疑慮。巫彰玫說,半導體課程需要的知識門檻其實很高,若是課程設計的難易程度沒有拿捏好的話,很有可能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陽明交通大學研發長劉柏村也說,目前規劃的半導體課程屬于選修課程,如果將半導體課程列入升大學的考科中,就會造成高中生的負擔。另外,陳瑩琪也提到,如果要推出半導體課程,文科領域是否也能開展一些與大學、產業相關的通識性課程,目前歷史、地理及公民學科對應到未來科系的內容比較少,高中生需要對未來有更具體的規劃。
(關鍵字: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