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2屆廣交會15日開幕。由于當前的外貿形勢,人們對這屆交易會成交形勢如何倍加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個月前,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八項政策措施,此后又發布了《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
政策已經發力,企業是否感覺“給力”?在全球市場急劇降溫的情況下,中國外貿企業出路何在?在本屆廣交會上,一些答案正在浮出水面。
外需頹勢仍將繼續 中小企業壓力最大
15日開幕的廣交會一期以機電產品和五礦產品為主。記者從廣交會上了解到,雖然以美的為代表的國內幾家大型家電生產商今年以來銷售額均實現20%以上的增長,但受全球經濟影響,整個家電行業的外貿形勢較為嚴峻。今年上半年,家電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降幅明顯。而和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更加“刻骨銘心”。
“雖然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出口額同比增長9.9%,但我們企業跟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額有比較大的下降。”長虹塑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包曉宇說,“以前我們的交貨時間一般要45天左右,目前只要20天就可以。”
同樣的情況也正在福建中設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發生。公司部門經理陳良說,現在企業的訂單只排到12月份,后面的訂單基本沒有。以前公司生產是“三班倒”并且周末加班,現在基本上用不著加班。
對于今年以來國家及各地政府推出的外貿扶持政策,不少企業表示,國家政策只能在降低企業成本以及提高通關效率上下功夫,但外需環境是決定外貿形勢的關鍵因素,目前看來還沒有好轉的跡象。“像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最終還是靠訂單。”包曉宇說。
政策發力廣受歡迎 難以即刻生效
參加廣交會的眾多外貿企業表示,從前9月的外貿情況來看,要實現全年外貿“保十”的目標十分艱難。不少企業認為,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外貿扶持政策,但距離真正見效還需一段時間。
江蘇春蘭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元甲說,政府出臺的政策對企業能夠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但效果可能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對于外貿企業來講,現在最直觀感受到的,還是貿易便利化的一些措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其他政策如何落實,就要看各部門、各級政府的配套和細則,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現在很多政策還沒顯現效果。國務院政策出臺后,省一級的細則還沒出來。”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歐陽俊說,“企業是看到了,但是用不到,這有點讓人著急。”
一些政策如何避免“負效應”,也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
廣東省機械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冬說,雖然今年以來國家不斷制定措施加快出口退稅,但地方稅務部門的抽查頻率也在顯著提高,導致實際退稅時間有時并不能真正加快。“稅務部門一方面要加快進度;另一方面又要防范風險,這兩者之間怎么平衡,企業很關注。”
此外,在出口保險上,一些企業仍感受到費率居高不下是一個突出問題。一家機電出口企業反映,雖然國家一再鼓勵企業使用出口信用保險,但有的地區適用保險費率接近2個百分點,幾乎吞噬了所有的利潤。
企業呼吁:促外貿要多管齊下
未來國際市場仍將持續降溫,我國外貿產業需要政策更多扶持,這是企業和業界的共同呼聲。不少企業認為,政府應該從“輸血式”的扶持政策中走出來,在品牌、市場以及技術上給予企業更有效的支持。
海信公司中東-非洲區經理朱聃表示:“政策上補貼會把企業養成‘殘疾人’。目前中國的幾家大型家電企業已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政府可以適當在一些大型資源上給予這些企業一定的傾斜。”
在海爾集團中東非大區營銷總監張慶?磥,一視同仁的出口退稅政策對企業的研發動力也有影響,讓擁有品牌和核心技術的產品很容易被復制。一些企業不用做品牌也能賺錢,但這樣的企業很容易被“打死”。此外,國家的外貿政策可以在扶持幾個國際領軍品牌上多下功夫。
(關鍵詞:廣交會 外貿形勢 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