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進口鐵礦石價格小幅上揚,但依然維持著“有價無市”的局面,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從這兩張走勢圖中可以看出,
歷史上,鐵礦石和鋼材價格幾乎同時出現市場價格的漲落行情中。并不斷推高鐵礦石價格,擠壓鋼廠的利潤。不過需要說明的是,2011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債務危機的爆發,拖累經濟再次陷入疲軟境地。影響世界鋼材和鐵礦石的需求。
同時,鐵礦石的高額利潤也在刺激國際鐵礦石產能擴張。僅澳大利亞FMG今年1.55億噸鐵礦石產量 將對已經平衡的市場供需關系產生直接的影響。特別是隨著鋼鐵企業國際鐵礦石投資力度的加大,鋼鐵企業權益礦增加;國內礦山20%以上速度的增產;中國鋼鐵高消費低增長時期的到來,特別是在今年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的情況下,國內粗鋼產量環比幾乎不增長。國際金融危機,經濟衰退,其綜合效應開始影響鋼材和鐵礦石市場日趨疲軟。也擠壓三大礦的市場份額。由五礦商會創立的北京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不僅FMG率先加入,近期三大礦也不得不加入。
國際鐵礦石市場演變趨勢已經顯示出有利于鋼鐵企業的微妙變化。特別是伴隨一個時期以來的鋼材價格回落和鋼廠的減產,鐵礦石過剩已經導致鐵礦石價格伴隨鋼價下調而大幅回落,已經失去了2010年底鐵礦石大幅漲價推升鋼價走高的能力。今年以來雖然我國進口鐵礦石增加,但是港口庫存已經突破1億噸。鐵礦石過剩和鐵礦石價格開始緩緩回落的的趨勢開始顯露出來。
正是鐵礦石市場供需關系發生的這些基本變化,決定了未來鐵礦石價格緩緩回落是個大趨勢。但是這在實踐上并不直接表現為鐵礦石價格不斷下降。未來三大礦操縱鐵礦石價格的能力也不斷減弱。問題是三大礦仍保持較強的壟斷供貨模式,盡管由于未來過剩可能會出現鐵礦石價格的短期下跌,但是三大礦和其它礦山企業都會根據價格調控鐵礦石產量。鐵礦石減產容易,一旦供需關系平衡,三大礦的壟斷地位會再次推高鐵礦石的價格。這就決定了未來鐵礦石資源市場長期價格演變大趨勢必然是伴隨通脹形勢演繹價格的居高不下。
伴隨這種歷史性的演變大趨勢,鋼鐵企業需要清楚:一切變化剛剛開始,而最終具有決定意義的仍是中國鋼鐵企業是否也擁有較多的國際權益礦和鐵礦石市場的戰略調控力,這才是把握未來競爭主動權的核心。只要鋼鐵企業沒有掌握國際鐵礦石市場戰略調控能力,鋼鐵企業很難有好的利潤經營業績。
當我們把握了鐵礦石市場這種演變大趨勢特點后,就不難理解,為什們鋼廠虧損的情況下,鐵礦石價格仍居高不下。為什么伴隨3月鋼材貿易商為擺脫虧損,堅持成本經營,提價自救,鐵礦石價格也會出現小幅上漲十幾元的原因。鋼廠的鐵礦石庫存一般要滿足2-3個月的生產備料。在鋼廠需要減產,鋼廠仍然虧損,甚至需要減產的時候,鐵礦石價格小幅上揚后的有價無市就不足為怪了。
面對即將到來的鐵礦石供大于求的格局,全球第四大礦石企業澳大利亞FMG公司頻頻向中國示好,并正式成為中國鐵礦石現貨網交易平臺的發起會員,有人問我怎么看待FMG向中國示好的行為。
此前還是一個小規模的礦業公司的澳大利亞FMG公司,早在2008年就開始了與中國鋼鐵企業華凌和寶鋼的合作。并與寶鋼簽訂了為期10年的鐵礦石合作協議,FMG將每年向寶鋼提供2000萬噸鐵礦石。2008年的公司董事會就在上海召開。(FMG)董事長Liz•Herb Elliott承諾:“在FMG以后的發展中,我們將盡量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互相尊重,共同發展。FMG現已成為繼巴西CVRD、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和力拓之后,世界鐵礦石第四大供應商。2009年,在全球大多數鋼鐵企業都接受了力拓與日本鋼鐵企業談的“首發價”情況下,由于難以實現盈利,中國鋼鐵企業拒絕接受“首發價”,與此前不在談判之列的、規模較小的FMG達成了降幅稍大的半年度協議,這讓鐵礦石價格談判規則開始被打破。不過2010年也為鐵礦石價格問題同中國鋼鐵企業產生了糾紛。
2010年FMG鐵礦石產量僅僅4000萬噸。2011年產量達到5900萬噸。按計劃今年產能將達到1.55億噸。正是依托中國的鐵礦石需求市場和與中國鋼鐵企業的合作,使該公司迅速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市場。只有與中國企業合作才能獲得在中國的發展。也正是這個原因,盡管三大礦曾經力推新加坡鐵礦石交易中心,但是,FMG最終選擇了中國。
不久前,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宣布,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企業FMG公司與其舉行了入市協議簽約儀式,FMG正式成為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發起會員。這是該平臺籌建以來,第一個正式宣布加入的國外礦商。
在國際經濟陷入金融債務危機和面臨較長期疲軟趨勢中,世界粗鋼除了印度、巴西少數發展中國家保持較快增長外,去年中國之外的世界粗鋼產量增長僅僅1%多一點。中國2011年鋼材環比幾乎不增長,未來增長也明顯放緩。很顯然。世界鐵礦石需求將步入緩慢增長期。由于鐵礦石的高利潤,鐵礦石產能增長仍然很快,在已經面臨過剩的形勢下,FMG公司成為中國鐵礦石現貨網交易平臺的發起會員,一定會在國際鐵礦石市場中引起連鎖效應。
無獨有偶,必和必拓也在近日發出“來自中國的鐵礦石需求正
在‘停止增長’”的警告。
在3月20日于澳大利亞帕斯舉行的一次行業大會上,必和必拓鐵礦石部門總裁伊恩阿什比表示,必和必拓預計中國鐵礦石需求增長率將降至個位數。“中國經濟正在轉型,正在發生改變。鋼鐵需求將會停止增長,實際上已經停止增長了。”
如果熟悉近幾年三大礦同中國鋼鐵企業在鐵礦石市場價格博弈的歷史,不難看出,三大礦推升鐵礦石價格總會制造輿論。不論漲價是否合理,也不論中國鋼鐵企業是否虧損,其中一個重要漲價理由就是中國鋼材和鐵礦石需求增長。
如今必和必拓高管終于發出中國鐵礦石需求停止增長的聲音。我們在前面已經回答了鐵礦石市場供需態勢和價格演變的大趨勢。在中國市場份額面臨擠壓形勢下,最近國際三大礦山為了保持中國鐵礦石市場的份額,也紛紛加入了北京鐵礦石現貨交易中心,成為正式會員。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三大礦能同中國鋼鐵企業合作,以合理價格向中國鋼鐵企業供應鐵礦石,仍然是中國鋼鐵企業的長期合作商。不過恢復這種本來應該正常的關系也需要實踐過程。
中國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去年成立以來,早期工作也很艱難。但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嚴峻的經濟形勢變化,也為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會。得到了許多國內鋼廠和貿易商的支持。目前,寶鋼、鞍鋼、武鋼、首鋼、中鋼、中化國際,以及中信金屬等國內有影響力的26家鋼廠和貿易商均已成為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發起會員。表明中國鋼鐵企業在鐵礦石國際采購合作中的協調得到了加強。為鋼鐵企業以一個聲音的合作力量,推動國際鐵礦石市場礦商同鋼廠發展長期合作關系和反映市場真實供需關系的價格變化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目前有人擔心國際、國內鐵礦石投資大幅增加,似乎未來鐵礦石價格要大幅下跌,投資風險很大。鋼鐵企業已經沒有必要投資國際礦山開發,建立中國鋼鐵企業產業鏈上的原材料安全保障機制。其實這里有很大的認識誤區。
未來三大礦操縱鐵礦石價格的能力也不斷減弱。問題是三大礦仍保持較強的壟斷供貨模式,盡管由于未來過剩可能會出現鐵礦石價格的短期下跌,但是三大礦和其它礦山企業都會根據價格調控鐵礦石產量。鐵礦石減產容易,一旦供需關系平衡,三大礦的壟斷地位會再次推高鐵礦石的價格。這就決定了未來鐵礦石資源市場長期價格演變大趨勢必然是伴隨通脹形勢演繹價格的居高不下。這種格局不變,鋼鐵企業很難擺脫微利的困境。
鋼鐵企業需要清楚:一切變化剛剛開始,而最終具有決定意義的仍是中國鋼鐵企業是否也擁有產業鏈意義上的較多的國際權益礦和鐵礦石市場的戰略調控力,這才是把握未來競爭主動權的核心。只要鋼鐵企業沒有掌握國際鐵礦石市場戰略調控能力,鋼鐵企業很難有好的利潤經營業績。
就全球而言,資源類產品價格總體是升高的趨勢。而目前的國際金融債務風險增加,許多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更有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緩慢。盡管風險很大,畢竟這是進行國際投資的機會。
我在支持鋼鐵企業走出去,變美元儲備為國際實業投資資產這篇文章張提出:優勢企業,其中包括民營和國有企業,甚至在跨國經營中也包括所在國的國際企業資本參股。聯合成立股份制國際投資公司。減少投資風險。實現公司化規范運作。畢竟3萬億外匯儲備要逐步轉換成國際投資已經為越來越多的國人所認識。這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走強世界的影響是深遠的。
當鐵礦石市場由年度協議變季度和月度協議,由協議礦變現貨礦,價格由隨鋼價波動變成獨立推升鐵礦石價格上漲,使鋼鐵企業變成微利的嚴峻時期,我曾經在文章中寫過:鐵礦石市場嚴峻形勢都有一個時期的時代階段烙印。隨著鋼鐵企業國際權益礦的增強和國內需求增幅減弱,鐵礦石較長期協議礦還會恢復起來。這畢竟符合礦山和鋼鐵企業長期穩定經營的需要。實際上這種微妙的變化已經開始發生了。如果鐵礦石市場競爭激烈,恢復半年期協議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關鍵字:馬忠普 鐵礦石 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