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公布的2009年度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結果顯示,FMG公司承諾銷售給中鋼企的鐵礦石實行一個價格,即粉礦干基離岸價每噸度94美分,降幅為35.02%,塊礦干基離岸價每噸度100美分,降幅為50.42%。CFP/供圖
本報記者 劉寶亮
這個夏天,鋼鐵市場一點也不平靜,間諜門事件,8月7日前的價格瘋漲和8月8日后的回落盤整、鐵礦石價格協會與澳大利亞FMG公司達成關于中國鋼鐵產能是否過剩的爭論……人們關注的焦點不斷向深層次問題轉移。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鋼鐵行業資深專家馬忠普,請他就當前鋼鐵市場的這些焦點、熱點問題進行了分析。
9月份鋼材價格會再次出現反彈
記者:進入今年5月份后,鋼材市場價格不斷攀升,您認為拉動這波鋼材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馬忠普:影響鋼材市場走勢的因素很多。例如,2008年國內外市場鋼材和鐵礦石價格的瘋狂,通貨膨脹是它的主要背景因素。下半年世界鋼材和大宗商品價格大跌,根本原因是通脹泡沫破滅引發了金融經濟危機,導致經濟衰退和鋼材需求減少。2009年春節過后鋼材價格大幅下跌,基本影響因素是中國經濟正在走向觸底,鋼材需求低迷。因此,前期的鋼價上漲、產能釋放、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導致鋼材社會庫存大幅回升,最終導致節后鋼材價格大幅回落。進入今年5月份后,鋼材市場價格不斷上漲,雖然有價格觸底、鋼廠虧損的因素影響,但根本原因是在國內外大宗商品價格不斷攀升的背景下,中國投資拉動型經濟終于使鋼材需求結構和市場的運行態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今年上半年7.8萬億元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和33%的投資增幅形成了經濟回升的主要推動力,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87%。這種投資高增長所形成的鋼材需求結構特征,使我國鋼材的實際消費量出現了明顯的大幅增長,這幾個月的鋼材表觀消費增幅已經達到17%以上。
記者:上周我國鋼價結束了17周連續上漲的行情,全國各地各類鋼材價格全面大幅回落,您是怎樣看待8月8日后的鋼材價格跳水和后期走勢的?
馬忠普:8月8日后的回落盤整,根本原因是短期內價格大幅拉漲,導致鋼廠產能釋放,影響鋼材市場短期出貨減少和庫存增加,這時市場需要進行價格回調盤整,以刺激出貨,減少高庫存風險。一旦這些矛盾關系得到調整,庫存適度回落,市場價格就會走穩,重新恢復市場的景氣運行。我預計,進入9月份后鋼材價格會再次出現反彈。
礦價談判錯失了幾次有利時機
記者:8月17日,中鋼協發布公告說,以寶鋼為代表的中國鋼鐵企業與澳大利亞FMG公司對2009年度中國鋼鐵企業進口鐵礦石價格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談判結果。您如何評價這次曠日持久的鐵礦石價格談判?
馬忠普:應該說這次鐵礦石談判曠日持久,使談判失去了幾次有利時機。例如去年四季度,在全球經濟危機中,鐵礦石談判的當務之急是把四季度鐵礦石協議價格降下來。而在今年3~4月鋼材和鐵礦石價格落入低谷時,談判目標應該是雙方都能接受的降價幅度,以盡快結束鐵礦石價格談判。很顯然,我們并沒有把握好談判的機會。不過,經過中國鋼鐵企業的努力,以寶鋼為代表的中國鋼鐵企業與澳大利亞FMG公司達成了雙方都能接受的談判結果。
這一事件的意義在于:一是給正在談判中的全球3大鐵礦石供應商增加壓力,二是中國鋼鐵企業在供貨渠道多元化上取得突破。
對于這次鐵礦石談判的被動態勢,不能僅僅歸結于談判時機的把握,中國鋼鐵企業在國際鐵礦石供需格局中沒有戰略控制力、進口鐵礦石市場秩序混亂,也是影響鐵礦石談判的重要原因。
記者: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中鋼協正在醞釀“鐵礦石全國統一指導價”、“推行進口代理制”。這無疑對中小鋼廠來說是個好消息,但也有很多人對這些措施能否真正實行表示了擔憂。對此您是怎樣看待的?
馬忠普:在這次鐵礦石談判期間,38家民營鋼鐵企業把握機遇,組織起來同巴西淡水河谷簽訂了鐵礦石長期供貨協議。這對改變協議進口鐵礦石格局,穩定國內鐵礦石市場價格,維護民營中小鋼鐵企業的正當權益都有積極的意義,也為在進口鐵礦石市場推行進口代理制創造了有利條件。
實行協議鐵礦石進口代理制,只是針對那些沒有取得協議礦進口資格的鋼鐵企業,實施的難點不是所謂的“鐵礦石全國統一指導價”。代理費的收取額度是將來政府文件需要明確規定的,協議供貨價格也是鐵礦石談判中明確提出來的。影響到岸價格變化的惟一因素是海運費價格不斷變化,但是海運費實際價格也是有據可查的。因此,實施這項協議鐵礦石進口代理制的真正難點是:實行進口鐵礦石代理制牽涉到企業,特別是鐵礦石進口商的利益,需要政府有關部門通過行政程序,聽取有關方和專家意見,制定出鐵礦石進口代理制的相關規定。
鋼鐵市場應該有適度的產能過剩
記者:這次經濟危機引發的整個鋼鐵市場的危機,很多人認為主要原因是由“產能過剩”造成的,而您卻否認了此觀點,您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馬忠普:不能簡單地認為這次金融經濟危機引發的整個鋼鐵市場的危機是由產能過剩造成的,實際上是金融經濟危機導致經濟衰退和鋼材需求的大幅減少,使鋼鐵行業出現了經濟低谷時期的階段性產能過剩,全球鋼鐵業紛紛減少產量以渡過危機。實際上,今年1~6月國際鋼鐵企業減產幅度高達30%以上。相比之下,中國鋼鐵企業則幸運得多,即使在去年四季度階段性產能過剩壓力最大的時期,減產的幅度也不過只有17%。
我國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巨大的潛在需求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即使在世界經濟周期低谷期也沒有出現一片蕭條的景象,而是表現出相當的活力。進入今年6月以后,投資拉動型經濟景氣回升使鋼材需求出現了大幅增加的趨勢,不僅前期壓抑的鋼鐵企業產能得到釋放,而且連續兩個多月鋼材價格越走越瘋狂。面對這種形勢,我們有理由說經濟低谷時期階段性產能過剩已經過去。今年我國鋼材消費要遠遠超過5億噸,遠遠高于年初的預期,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投資拉動型經濟所形成的鋼材消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鋼鐵市場應該有適度的產能過剩。這是維持市場價格穩定的必要條件。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適度的產能過剩,市場用什么手段抑制鋼材價格走向瘋狂。但應該注意一點,不能把這種適度的產能過剩同經濟低谷時期出現的階段性產能過剩混為一談。
(關鍵字:鋼鐵市場 焦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