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海煤市的外部環境沒有出現根本性好轉,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歐債危機不斷升溫,歐元面臨生死存亡,美元持續走強,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促使國內經濟不振,煤炭經銷企業市場信心遭受打擊,煤炭市場的外部環境不好。6月底以來,南方天氣急劇升溫,民用電增加,煤炭消耗增加。但是,國際煤價在連續三周上漲之后,上周突然出現全線下跌。據秦皇島煤炭網價格頻道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當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指數在上周90.40美元/噸的基礎上回落,下跌2.67美元/噸至87.73美元/噸;南非理查德港動力煤價格報收85.41美元/噸,較上周同期下降5.31美元/噸;歐洲三港ARA動力煤價格報收為87.61美元/噸,較上周同期下跌2.38美元/噸。國際煤價供需基本面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在經歷了連續三周的小幅上漲之后,國際煤價竟然出現回落。進口煤方面,上半年,我國進口煤炭達1.32億噸,其中6月份進口2719萬噸,其中沿海地區進口量占據70%以上,預計下半年,沿海地區進口煤炭數量將有所縮減。
目前,下游電廠存煤仍在高位,據秦皇島煤炭網財經頻道數據顯示,截止7月10日,全國重點電廠存煤8982萬噸,存煤可用天數為26天,其中華東、廣東電網存煤數量和可用天數全在高位,沿海電廠不缺煤。截止7月15日,江蘇省電廠存煤高達840萬噸,夠30多家主力電廠燃用24天,遠遠高于15天庫存的安全水平;浙江省浙能集團存煤470萬噸,僅六橫島儲煤基地存煤就達到160萬噸,浙江物產集團存煤326萬噸。目前,經濟大氣候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電力、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產品需求明顯放慢,煤炭市場需求整體回落。而進入7月份以來,南方梅雨季節已過,沿海地區氣溫急劇攀升,用電負荷和電廠日耗明顯增加,六大沿海電廠日耗由6月下旬的56萬噸水平增加到65萬噸。日耗增加的主要原因仍依賴于民用電的增加,空調制冷負荷的提升,而9月份夏季過后,市場能否繼續看好,還主要看經濟形勢能否好轉以及工業用電能否重新振作。
針對近期北方港口存煤量高位運行給運輸組織帶來的被動局面,鐵道部運輸部門牽頭組織相關鐵路局及各港口、重點煤炭發運企業、六大電力企業、運輸生產站段等單位,制定控制港口煤炭場存量持續上漲的應對措施,努力實現煤炭調入與調出持平、船貨有序銜接的目標。太原鐵路局還積極協調鐵路相關單位及煤炭運輸企業實行路港、路企合署辦公,實現煤礦生產、鐵路裝車、港口運輸等三方面信息的有效銜接,引導煤礦和港口在設備檢修、煤炭生產、煤炭銷售、泊位利用、船舶轉運、港口堆存等各環節上保持協作統一,進一步提高煤炭產運銷鏈條運轉效率。針對各大港口場存接近飽和的現狀,太原路局嚴格按港口提報的“接車菜單”組織裝車,加大對周轉較快、銷路好的煤種點裝數量,確保“菜單”的合理性與均衡性,相應增加沿線東北、京津唐等地直供電廠的供煤數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港口存煤數量,使各港口存煤不至于再次上升。
價格方面,沿海地區不同船型在不同航線上的煤炭運價整體出現弱勢回升,據秦皇島煤炭網提供的數據,7月10日,秦皇島至上海航線4-5萬噸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為25.3元/噸,比7月3日增加了0.5元/噸;秦皇島至廣州航線5-6萬噸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為33.3元/噸,比7月3日增加了0.2元/噸。沿海航線的海運費出現企穩回升態勢,顯示了需求的緩慢回暖。煤炭價格方面,6月份,曾經出現港口、電廠持續高庫存,不少煤礦和經銷企業擔心煤炭滯銷后,虧損加劇,開始了恐慌性拋售,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煤交易價格最低時降到600-610元/噸,基本是賠本大甩賣。而目前,恐慌式拋售現象稍有緩解,煤炭買賣開始回歸理性,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煤恢復到620-630元/噸的正常水平。預計后續煤炭價格將趨穩,既不會大漲,也不會大落。
下半年,伴隨著國內出臺的一系列投資基建項目的陸續開展,歐債危機不斷探尋解決之道,經濟有望開始走穩,直接推動煤炭下游行業需求提升,煤炭產業的景氣發展態勢有望趨穩,并可能出現復蘇。位于長三角的江蘇地區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正在各地新增報裝容量上得以呈現,經濟穩健增長的積極因素正在積聚,全年用電量有望呈現“前回落、中企穩、后回升”的走勢,經濟運行可望保持穩中趨好。煤電企業應加強與北方煤炭發運港和鐵路部門的戰略合作,積極協調貨源調進和裝船外運,加快煤炭周轉,強化產運銷“一條龍”銜接,保障國家煤炭運輸大通道的安全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