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爭議的印度尼西亞原礦出口禁令1月12日正式生效。印尼2009年出臺新礦業法規定,自2014年1月12日起禁止出口原礦,原礦必須在本地進行冶煉或精煉后方可出口。印尼官方稱,這一禁令通過將更多礦產加工環節限制在印尼境內以增加礦產品出口附加值,并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此禁令對中國影響最大。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鎳礦出口國,也是全球鐵礦石、鋁土礦等金屬礦產和動力煤的重要出口國,而中國嚴重依賴印尼進口礦石以生產含鎳生鐵。據統計,2012年中國鎳礦需求約為6500萬噸,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于印尼,其紅土鎳礦一直是中國鎳生鐵冶煉的重要。另外,中國對印尼鋁土礦的需求也很大。
事實上,新舊政策交替前,中國企業已抓緊運回向印尼礦主搶購的原礦。不過,近日發生的中國貨船被扣無法離港事件,引起廣泛關注。
據新華社報道,部分中國船舶在已繳納關稅和按正常程序辦理離港手續后,印尼當地海事部門卻拒絕簽發離港證。印尼當局稱主要是由于部分印尼礦主存在采礦手續不全、出口配額過期、森林租借證缺失、港口證照不全等。經過兩國相關部門交涉后,自9日開始,已有部分船舶辦理手續后獲準離港,其他船舶正在辦理離港手續。
相比扣船事件,更重要的是中國資源進口如何應對印尼政策變化。盡管中國過去幾年從印尼進口儲備了大量鎳礦石以及鋁土礦,國內不少企業也擁有原礦存量,但存量再多也會用完。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道稱,若印尼政府不對此禁令進行放寬,礦石價格將會在今年晚些時候或2015年上揚。
央廣網援引印尼中國商會礦業分會會長廖品松的話稱,如果印尼要是真正停止原礦出口的話,對中國一些工廠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正面的打擊。很多工廠要轉移或者是到有原料的地方去建工廠。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稱,從最近這幾年的情況來看,在國際上有不少的國家采取類似的措施。至少在短期來講,我們應該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就是在印尼當地進行深加工,繼續供應國內需求,包括后續的產品;另外一種選擇就是到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去選擇替代的供應來源。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11月中國進口鋁土礦總量為537萬噸,同比增加48.7%,環比減少23%。環比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進口印尼礦總量大幅回落。當月中國進口印尼鋁土礦共計349萬噸,環比減少187萬噸,降幅達34.9%。與印尼礦減少相比,澳大利亞礦石的進口量增速明顯,當月中國進口澳大利亞礦石共計150萬噸,同比增加89.3%,環比增加66.1%。
市場分析,來自澳大利亞鋁土礦的數量在增加,體現出國內氧化鋁生產商的原材料備貨仍然持續,由于前期仍有氧化鋁企業的鋁土礦庫存相對不足,從而令其在印尼限制原礦出口后,增加其他地區礦石的備貨量。
(關鍵字:印尼 原礦 出口 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