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銅工業的“領頭羊”,在2014那個不尋常的年份里,偏居中部一隅的江西銅業集團交出了一份不一樣的答卷:
實現銷售收入2081.23億元,比上年增長4.5%,在世界500強中排名前移33位;
旗下上市公司江西銅業股份公司在A股有色金屬板塊上市公司中,營業利潤居第一位;
在最能代表全球銅冶煉技術水平和綜合管理能力的16項技術指標中,多項指標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
在中國和世界經濟處于步履蹣跚之際,江銅的從容與自信從何而來?
用未來思考今天。
江銅人說,這七個大字,不僅鐫刻在企業的LOGO上,更付諸在他們的實踐中。
“對標”引發的“蝶變”
1986年,當貴溪冶煉廠第一爐火紅的銅水從閃速爐緩緩注入銅水包,中國銅工業歷史性的一幕便永遠定格在左立雄的生命中。
“從7萬噸,15萬噸,30萬噸……貴冶的產能一直往上躥,一直沖到今天的102萬噸!”左師傅在閃速爐操作崗位上工作到退休,他見證了貴冶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目前,江銅集團貴溪冶煉廠已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陰極銅單廠產能過百萬的銅冶煉廠,2013年江銅集團躋身世界500強,成為江西唯一一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
然而,就在企業快速壯大的同時,人們不禁擔心:如果大宗商品市場十年超級牛市緊接著出現的是十年超級熊市,江銅能否承受?又能承受多久?
集團董事長李保民坦言:“在規模急劇擴張的同時,如果忽視了對發展質量、生產效率、盈利能力的追求,長此以往,江銅面臨的問題將不是進退,而是生死!”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果不其然,2012年,國際銅價掉頭向下。
所幸的是,與此同時,江銅開始了從“開疆拓土”轉入“打造標桿”時代。
貴冶廠長陳羽年指著一份幾年前的技術報表對記者說:“貴冶單廠產能世界第一,但大多數重要技術指標與世界一流水平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個別指標甚至不及人家的一半,規模與效益極不匹配。”
對標!2012年年底,陳羽年向公司立下軍令狀:確保用3年時間,把生產指標和效率提升至全球一流,打造世界煉銅標桿工廠!
在對全球75家冶煉廠和84家精煉廠的指標進行梳理、分析,并與自身現狀進行詳細對比后,貴冶列出了最能代表全球銅冶煉技術水平和綜合管理能力的16個標桿指標作為追趕目標。
“噸銅重油單耗”,日本2012年最好水平是7.5公斤,貴冶是30公斤,差距懸殊。
工人們說:“日本人能,我們為什么不能?”
通過對生產工藝和流程的細化、量化和優化,熔煉車間理出了47項控制指標。
現在,“噸銅重油單耗”已降為5公斤,一舉超過日本最好水平。
這樣的對標故事在貴冶俯首可拾。在陳羽年眼中,對標三年是貴冶“蝶變”的三年。
閃速爐作業率世界第一;
銅冶煉回收率世界第一;
噸銅冶煉綜合能耗世界第三;
……
16個標桿指標全部實現奮斗值并連年刷新!
如今,江銅已構建從采購、生產到日常經營的全方位對標管理體系,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流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向創新要效益成為公司“熱詞”。
以“對標”為抓手,江銅正朝著從規模擴張向技術引領的轉型之路一步步前行。
“今天”和“明天”的觀照
從唐宋始,當第一株藍色的銅草花被世人發現至今,江銅集團德興銅礦便陸續開采了上千年。
今天,它已是世界八大斑巖銅礦之一,也是國內最大的露天有色金屬礦山。
然而,德銅盡管儲量巨大,礦石品位卻很低。國際上以智利為代表的銅礦平均品位達1.68%,而德銅礦石品位在0.4%左右。
礦長管勇敏告訴記者:“我們開采的相當于別人廢棄的!”
通過對生產工藝的改進,他們將高、低品位礦石混選,按日綜合生產能力13萬噸處理量,德銅的服務年限延長了7年以上。
與此同時,德銅還在伴生礦的提取上做足了文章。僅2010至2014年,德銅從低品位礦石中累計回收金、銀和鉬酸銨分別達25.6噸、148.8噸和6134噸。其中金、銀的年產量均相當于一座中型金、銀礦的年產量。如果說,對資源的“吃干榨盡”是源于今天的“迫不得已”,那么,對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則體現了他們對未來的責任和擔當。
——以廢治廢。2007年,江銅與加拿大一家企業合作成立百泰公司,利用高濃度底渣回流技術和化學硫化技術,處理礦山酸性廢水,從廢水中提取以銅為主的有價金屬。
目前,公司不但形成日處理6萬噸酸性廢水的能力,還從廢水中回收了6300噸銅,成為全國首家、最大的利用硫化技術回收金屬銅并綜合處理礦山廢水的環保企業。
——廢物循環。采用新的硫鐵礦制酸工藝,將爐渣鐵品位提高到63%以上,達到鐵精礦的要求,以前的廢渣成了鋼鐵廠的“香餑餑”,每年能生產20多萬噸鐵精粉。
江銅人的環保觀,不僅表現在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更體現在對生態的修復和再造。
如何處理尾砂礦是礦山企業繞不過的坎,通過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歷時近十年,他們成功在純尾砂上種植植被,解決了純尾砂生態恢復難題。
“尾礦含酸,在上面種草,比在沙漠里難多了。可那么大片山地光禿禿地荒蕪,看著心疼,我們決不能讓今天透支未來。”德興銅礦黨委書記周犇說。
如今,礦區492公頃可復墾廢棄地,80%以上進行了生態恢復,復墾資金逾億元。
人類和自然,礦山和植被,在這里共生共榮,相得益彰。
“領頭羊”的“草場”
經濟全球化要求企業國際化。
作為資源性、產品類傳統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對江銅而言不僅必要,而且迫切。
于是我們看到,諸多的中國“第一”、行業“第一”,清晰勾勒出了江銅“闖世界”的路徑:
1996年,江銅“GUIYE”(貴冶)牌高純陰極銅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注冊成功,成為中國首家在LME注冊的電解銅;
1997年,江銅H股同時在香港、倫敦上市,成為我國在境外發行的第一支礦業股票;
2002年,江銅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首家在香港、倫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企業;
……
1997年至今,江銅一共完成了6次大的資本運作,從資本市場、銀行間市場共募集資金逾250億元。
“沒有全球資本的引入,就不可能有江銅今天的跨越式發展。”集團總經理龍子平說。
2007年以來,江銅在世界范圍內陸續完成了10次大的企業并購,資源供應和加工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2009年,江銅組建了上海國貿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最大程度地和國際接軌,公司一切采用市場化手段運營管理。人員不定崗、不定編;薪酬不保底、不封頂;一般性業務范圍不設限……
體制機制的變革,讓企業活力噴涌而出。
黃金租賃、人民幣雙向貨幣資金池、衍生品交易、黃金國際板……上海國貿在全球開展卓有成效的業務創新。
與中國銀行合作,成功完成上海自貿區首筆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為自貿區企業打通了國際大宗商品套期保值交易通道。
在上海完成黃金國際板黃金IAU99.99交易,成為黃金國際板的首筆代理交易。
2014年,江銅集團上海國貿實現營銷收入超過800億元,幾乎占據江銅“半壁江山”,而利潤更是比上年翻了幾十倍。
“上海國貿是一塊試驗田,是江銅圖新求變的試金石。”江銅集團副書記汪波說。
在世界這片“草場”上,江銅汲取了養分,得到了錘煉;也敞開了懷抱,分享了機遇。
用未來思考今天。
兩個市場,兩種視野。江銅,在國際化道路上漸行漸遠……
(關鍵字:銅 江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