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6萬t/a粗鉛、10萬t/a電鋅及渣綜合利用工程(以下簡稱“會澤16萬噸鉛鋅項目”)是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鉛鋅冶煉異地搬遷改造項目,是2008年云南省20個重點工業建設項目之一。
項目立項以來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先后獲得政府補助資金1.08億元,在國內同類項目中位居前列。該項目通過集成創新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裝備,建成年產6萬噸粗鉛、10萬噸電鋅、24萬噸硫酸、綜合利用30萬噸渣的現代化冶煉廠,相繼榮獲2014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部級)優質工程獎,2014~2015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等榮譽稱號。項目產品結構定位準確,整體方案和設備選型合理、先進,工藝設計流程合理,設備設施運行正常,試生產期間實現一個月打通流程、當月產出合格產品。整個項目建筑面積約27萬平方米,完成土石方量200萬立方米,混凝土約54萬立方米,鋼結構制作安裝超過4.8萬噸,樁基9221根,工藝管道制作安裝超過29.5萬米,電纜敷設超過96.8萬米,設備安裝3357臺/套。
自投產以來,馳宏鋅鍺會澤冶煉分公司(2014年6月20日成立,以下簡稱“馳宏會冶”)充分發揮產能和技術優勢,綜合回收處理氧化鋅煙塵近30萬噸,盤活公司有價資源,降低原料采購成本逾2億元。至2017年6月,該項目已經成為馳宏鋅鍺鋅錠和粗鉛產品產量最大的冶煉加工基地。會澤16萬噸鉛鋅項目的成功建成投產,是馳宏公司在曲靖冶煉廠的基礎上,新增一座現代化清潔大型鉛鋅冶煉基地,支撐該公司做強鉛鋅主業的戰略目標,有效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緊扣亮點 打造精品的鉛鋅冶煉技術
如果說項目成本的80%是由設計階段決定的,那么冶煉的加工成本就有80%是由工藝流程和關鍵裝備決定的。因此,工藝流程的設計和關鍵主體裝備的選型就顯得尤為重要。馳宏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成功應用艾薩爐煉鉛的企業,是國內第一家成功運用長周期-大極板-自動剝鋅技術的企業。
但原公司班子領導和項目指揮部領導,并沒有止步于當下,而是高瞻遠矚,在項目設計之初就提出,鉛鋅冶煉加工成本“兩頭”壓縮不會是一個短期的過程,而隨著資源的貧化和減少,處理氧硫混合和低品位礦,高環保要求和自動化、智能化提高人均勞動生產率是未來冶煉廠發展的必然趨勢。把項目定位成集約化、清潔化、自動化、現代化的鉛鋅冶煉工廠,冶煉工藝技術在原先進工藝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多處設計改進,這些設計改進,是會澤16萬噸鉛鋅冶煉項目成為國內最先進冶煉企業的重要基礎。
鉛冶煉方面,項目集成創新艾薩爐-還原爐-煙化爐鉛冶煉工藝,通過連續作業提高了熱能利用效率和煙氣二氧化硫利用率,充分利用硫化物的燃燒熱,降低熔煉過程能耗。同時與鋅冶煉工藝聯合互補,實現鉛、鋅冶煉渣無害化處理,綜合回收金、銀、鍺、鉍、銻等有價金屬。該技術自投產以來,在試生產期間鉛系統冶煉綜合能耗已優于設計值,正式投產后,截至2017年6月,在烤鉛渣處理量超設計值50%的基礎上,冶煉綜合能耗月均優于設計值5kgce/t,優于行業最新準入標準60kgce/t,成為國內目前最先進的粗鉛冶煉技術。
鋅冶煉方面,會澤16萬噸鉛鋅項目沿用曲靖冶煉廠成熟的109平方米魯奇式沸騰爐焙燒-浸出工藝。同時,依托馳宏公司獨具特色的煙化爐氧化鋅煙塵回收和氧化鋅單寧沉鍺工藝技術,集成創新“多膛爐脫氟氯-兩段連續浸出-沉鍺-除氯-沉鋅-富氧除鐵”氧化鋅煙塵處理技術,氧化鋅和焙燒礦浸出液通過集中深度凈化—長周期—3.2平方米大極板電解—全自動剝鋅—連續鑄錠產出鋅錠。氧化鋅煙塵處理技術的成功設計、建設和應用,成功解決了傳統硫化鋅精礦工藝冶煉過程中浸出渣的綜合回收問題,開辟了氧硫混合礦濕法生產的先河,大幅度提高了冶煉廠鋅加工過程中的綜合回收利用率和盈利能力。截至2017年6月,馳宏會冶氧化鋅煙塵日處理量較設計值提高了53.6%,鋅電解直流電耗優于設計指標70kwh/t,關鍵生產指標均優于設計值。
冶煉渣綜合處理方面,會澤16萬噸鉛鋅冶煉項目充分利用了鉛鋅冶煉工藝互補的優勢,將焙燒礦浸出渣、側吹還原爐渣、會澤者海老冶煉廠堆存氧化鋅煙塵、礦山低品位鉛鋅共生氧化礦、鉛銀渣等鉛鋅綜合渣物料,分別采用“熔化、還原、氧化、揮發”等工藝措施,最終富集、回收成品位較高,易處理的氧化鋅煙塵,通過氧化鋅浸出系統集中處理回收,產出的鉛鋅主副產品和無害水淬渣(水淬渣是水泥加工的優質原料)。通過渣綜合處理工藝,最終將冶煉渣全部經濟回收,盤活了庫存資源,提高了綜合回收率,在冶煉廠內部形成了循環經濟圈。項目的綜合渣處理技術目前已經成為馳宏公司的重要無形資產,未來將在技術合作和技術服務方面產生更多價值,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煙氣回收方面,會澤16萬噸鉛鋅冶煉項目根據產生煙氣二氧化硫濃度的不同,將高濃度二氧化硫送硫酸系統制成純硫酸,低濃度二氧化硫送脫硫系統制成硫酸銨氮肥,將煙氣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降至100mg每標準立方米以下,優于國家排放標準,同時綜合回收了硫資源。高純硫酸和硫酸銨作為副產品都是化工、化肥生產的重要原料,有很好的經濟價值。
余熱回收方面,項目裝備了2臺9000kw/臺余熱發電機組,通過綜合回收沸騰爐、艾薩爐、還原爐硫氧化放熱熱量,年可發電6085萬kwh。
廢水處理方面,項目設計將生活廢水、重金屬工業廢水、污酸污水、工業軟水、廠區內初期雨水全部分離、采集,采用不同的水處理工藝,廢水回收循環利用,實現了廠區廢水分級回用。
雖然該項目設計已經較為先進和完善,但是馳宏會冶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繼續發揚繼承與創新精神,不斷鉆研技術,要求精益求精。2015年3月份以來,馳宏會冶針對氧化鋅煙塵帶入流程高氟、氯、鈣、鎂、有機物等雜質問題開展了一系列攻關。通過高溫、密閉、高壓技術,提高了對鈣、鎂、有機物等雜質的除雜能力,過程溶液質量得到了保障;研發了鉛鋅冶煉高鹽廢水蒸發結晶技術,有效脫出了氧化鋅煙塵帶入的高氟、氯,解決了電解液電阻大、鋅片難剝的問題;研發并成功應用了有機物脫出技術,對流程中多項添加劑調整,有效脫出了電解液中有機物,大大提高了電解效率?梢哉f,該項技術是對鋅濕法冶煉教科書中傳統工藝流程的一次重大技術改良。
至誠事業 為綠色冶煉而不懈奮斗
“資源都是有限的,資源綜合回收利用不僅能為冶煉廠帶來可觀的經濟價值,還是做好環保工作的根本基礎,高資源綜合回收利用技術一定是未來冶煉企業的核心能力。”這是多年來馳宏公司歷任領導班子的一致看法,也是馳宏公司一直努力的方向。
2017年初,基于當前國內有色金屬危廢處置業務緊缺,有色金屬回收品種單一,棄渣中金屬含量高的現狀,馳宏公司總經理孫成余指出,隨著環保壓力的增大,國內對礦渣、有色金屬廢渣、鋼廠煙灰等危險廢棄物回收、處置的需求將越來越強烈。要發揮現有鉛鋅金屬危廢運輸、處置技術和能力的優勢,對三大冶煉廠繼續進行技改完善,進一步發揮鉛鋅冶煉處理系統共存互補、鋅冶煉加壓浸出與常壓浸出共存互補技術優勢,實現低能耗、無廢、高綜合回收率循環經濟發展,提高冶煉企業產能、裝備、指標和質量,將冶煉廠改造成為適應氧硫混合礦、廢舊電池、鋼廠煙灰等多種類、低品位復雜礦產資源的綜合回收企業,提高市場適應性,系統降低成本。通過再生資源利用和深加工帶動公司“鉛鋅主業+科技公司+專業平臺”的循環式組合產業圈戰略布局發展,培植高附加值技術服務產業,盡快將公司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鉛鋅龍頭企業,為綠色冶煉事業而不懈奮斗。
“資源是馳宏公司發展的第一優勢,對待資源我們要始終感恩敬畏、創新發掘,通過科技創新走綠色發展的道路,為員工營造充滿希望和幸福的事業舞臺。”公司黨委書記陳青的一席話正是會澤16萬噸鉛鋅項目建設和發展方向的真實寫照。
(關鍵字:馳宏 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