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濟源市,一場攻堅戰拉開了序幕。由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等10家單位聯合申請的2017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專項”有色冶煉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啟動暨課題實施方案論證會成功舉行。會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等組成的專家組對鉛冶煉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等四個課題進行討論,一致同意通過項目方案論證。
在這里,豫光集團、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代表著中國有色冶煉行業和科技研發力量的翹楚,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打響大氣污染攻堅戰,解決有色冶煉行業難題,一起為了更藍的天而努力。這個項目是豫光首次以主持者的身份實施國家項目,在相關領域,由地方企業主持相關項目是很罕見的。
郝吉明表示:“在豫光一起做這件事情,不只是為了豫光,更是為了行業。豫光一直比較重視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這一次能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承擔單位,說明有好的積累和成功的經驗。目前豫光是機遇和挑戰并存,但是我相信他們靠著科技創新,靠廣大職工的努力,依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定能夠取得較大的跨越發展。”
項目針對有色金屬冶煉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的關鍵技術展開研究與示范,旨在突破有色金屬冶煉煙氣硫/硝/塵高效協同減排及多種重金屬捕集等難題,形成成套關鍵技術與裝備,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優于最新標準,為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50%提供技術支撐,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更深層次地提升環保水平。
通過項目研究,重點攻克5項關鍵技術,并建立5個配套示范工程,對相關技術及裝備進行試驗驗證,最終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有色金屬冶煉煙氣多污染協同控制成套關鍵技術及裝備,建立有色冶煉行業煙氣凈化技術標準體系,實現煙氣排放優于最新國家標準。
項目以豫光集團為依托,匯集了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學和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等國內優勢高校、科研機構及行業設計單位,擁有“煙氣多污染物過程控制技術與裝備”和“冶金及化工行業廢氣資源化”等5個國家級實驗室或工程中心。各單位間已有多年的產學研合作基礎,示范條件齊備。研究團隊由140人組成,主要成員先后主持了與有色冶煉煙氣治理、重金屬污染監測與控制、煙氣細顆粒物控制相關的“863”“973”及科技支撐等重要國家級課題30余項,相關技術在有色及其他行業煙氣凈化中得到廣泛應用。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省部級二等獎10項。出版專著12部,主持編訂標準10余項,獲得授權專利150余件,發表高水平論文450余篇。
項目研發技術的實施和推廣,有望顯著提升我國有色金屬冶煉煙氣污染物控制技術水平,引領國際有色金屬冶煉煙氣多污染協同控制相關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同時,該項目目標的實現,對有效控制和減少我國有色金屬冶煉煙氣中多種污染物,特別是重金屬的排放,在改善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以及履行國際汞公約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字:豫光 有色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