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原本是有色金屬的消費旺季,然而新一輪地產調控細則出臺,讓建材類期貨品種遭遇一場“倒春寒”。其中的鋅,價格跌勢恐怕還將延續,后市企穩只能等待跌破成本引發企業減產,直至供需相對平衡之時。
“國五條”施壓
3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17號)》(以下簡稱“通知”)。從公布的細節來看,新的調控細節力度空前,對限購城市擴大范圍,以及對限購的范圍擴大至二手房,并明確表示,對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無法連續提供一定年限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要暫停在本行政區域內向其售房。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要求,對出售自有住房按規定應征收的個人所得稅,通過稅收征管、房屋登記等歷史信息能核實房屋原值的,應依法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征,這將有利于遏制投機。對于一線城市,二手房轉讓所得稅從嚴征收會導致二手房市場急劇萎縮,部分剛需被迫轉移到新房市場。然而,由于更加嚴格的購房資格和住房信貸限制,部分改善性、投資性需求會退出新房市場,新房市場最終也將受到波及而萎縮。
鋅需求影響明顯
對比工業增加值和房地產投資關系來看,地產投資減速往往快于工業增加值的減速,這意味著,樓市調控對鋅需求的影響有滯后效應,但最終會殃及鋅的需求。
作為占鋅消費60%以上的鍍鋅領域,其產量和消費的增長情況關系到鋅價格的長遠走勢。統計歷史數據發現,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與鍍鋅產量同比增速,在長期來看,呈現明顯的正相關,2012年12月鍍鋅產量同比增速只有9%,而房地產投資增速對應的降至16.2%。通過統計,2012年中國鋅表觀消費增長只有1.5%,而國內鋅自給率較高,折算出實際鋅消費增速預計也難以超過5%,其中增長的貢獻還是來源于四季度鐵路、城際交通和地鐵等基建的拉動,實際上其他像汽車、家電和地產對鍍鋅的消費幾乎處于停滯的狀態。而2013年3月份,旺季來臨之際,樓市新一輪調控恐怕對3-5月份鍍鋅的訂單將有很大的沖擊。
庫存有待消化
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鋅產量同比下降6%至483萬,一定程度上促使2012年全球鋅供應量由2011年的33萬噸收窄至26.5萬噸。然而,盡管產出出現下降,進口卻大幅增長,同時產能擴張步伐也沒有停止,從2005年至今,國內鋅冶煉廠總產能就由340萬噸增長至710萬噸左右,增幅達108.8%。導致產量下滑主要在于成本增加而企業集中度較低,抗風險不強。目前國內鋅冶煉廠多而分散,惡意競爭嚴重,自有礦山占有率低,外購鋅精礦原料價格高,加之加工工藝相對落后,綜合回收率普遍低造成國內鋅冶煉廠成本居高不下。
伴隨海外鋅礦產量增長,以及鋅精礦加工費上調,中國煉廠加大對礦山的投入,冶煉廠的投資恢復也讓成本不再成為鋅產出回升的阻礙,預計鋅礦和精煉鋅產量在2013年將出現恢復性增長。不過在產出恢復之際,鋅庫存卻有待消化。數據顯示,截至3月1日,LME鋅庫存升至120萬噸,較前一周增加1.3%。與此同時,上海期貨交易所鋅庫存升至去年7月27日以來的最高水平,達到32.7萬噸,較上月同期增加1.28%,而社會庫存也維持在55萬噸上方,在產出不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大約還需要四個月時間才能消化庫存。
(關鍵字:滬鋅 有色金屬 鋅需求 鋅產量 鋅冶煉 鋅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