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陵蘭島的納爾薩特是一個遙遠的北極小鎮。今年夏季,站在鎮上放眼遠眺,目光所及的是冰山正在加速融化,當地傳統生活方式也在急劇消失。納爾薩特海洋蝦業公司曾是當地最大的雇主,幾年前就已倒閉,因為魚兒蝦兒都避往水溫較低的北方區域了。當初鎮上共有8艘捕魚船,如今只剩下一艘。
納爾薩特原是格陵蘭島的南部重鎮,但是10年來人口減少了一半,只剩下1500人。鎮上的自殺案例也有所上升。當地一位63歲的漁民漢斯·卡斯佩森說,漁業是本地的主業。現在漁民們都失去了生計。
不斷升高的氣溫終結了格陵蘭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卻給這個人口僅為57000人的世界第一大島提供了令人驚嘆的新機遇,納爾薩特尤其沾光。
昔日屈居丹麥治下如今力爭經濟自立
當格陵蘭逐漸揭去冰山白色的覆蓋之后,豐富的礦產和寶石儲備不斷被發現,使得收益豐厚的礦產業嶄露頭角。其中,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藏在納爾薩特附近被發現。
格陵蘭島位于北美洲的東北部,在北冰洋和大西洋(600558,股吧)之間,全島面積為217.5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35000公里。格陵蘭全島五分之四的面積在北極圈以內。1814年,丹麥獲得格陵蘭島的主權。1979年丹麥政府允許格陵蘭人自治,并通過了“格陵蘭自治條例”。2008年11月,格陵蘭島就自治問題舉行全民公決,獲得四分之三民眾的支持。
格陵蘭島的自治地位從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格陵蘭島實行自治后,政府接過了原本由丹麥王國擁有的天然氣資源管理權、司法和警察權,并擁有部分外交事務權,丹麥王國在格陵蘭的防務和外交事務上擁有最終決定權。格陵蘭語成為官方語言。
格陵蘭島盡管實現了自治,但是經濟上每年都接受丹麥政府提供的5億美元補貼,用于當地居民的福利開銷,格陵蘭居民和丹麥人一樣享受全民醫療保健服務。然而,由于歐洲各國的債務危機愈演愈烈,丹麥政府暫緩支付部分補貼,格陵蘭方面也預計今后的補貼會日益縮水。
于是,格陵蘭政府指望開發本地礦藏以獲得各種收益,使自己在經濟上得以自立。那么,也有可能在今后數年里,格陵蘭島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全球溫室效應加劇而產生的主權國家。格陵蘭一位著名工會領導人維圖斯·奎約吉斯索克說,“我們的一個目標就是爭取獨立。”
全球變暖一夜春風開礦熱潮風生水起
格陵蘭地下礦產豐富這一事實早就廣為人知。早在1957年,丹麥的一位核物理學家就來到過納爾薩特,考察這里的鈾礦儲藏量。丹麥政府幾十年來一直在積累資料,完善并豐富格陵蘭的礦藏分布圖。其后一些私營公司進行的開礦活動卻半途夭折,原因是氣候惡劣,開采成本過高。
然而,全球變暖現象改變了一切。格陵蘭政府主管部門石油和礦產局當前已經發放了150個礦藏勘探許可證。去年一年中,各家公司共投資了1億美元用于勘探活動,其中有七八家公司正在申請礦井建設許可證,包括金礦、鐵鋅礦和稀土礦。此外,還有外國公司在勘探海洋石油儲藏。
格陵蘭最大的本土礦產公司首席行政官奧勒·克里斯蒂安松說,“對我來說,即使冰蓋完全消失了,我也無動于衷。相反,我看到的是隨著冰蓋融化而出現的令人著迷的地質帶。”
1990年倒閉的一家名為“黑天使”的鉛鋅礦公司,今年申請重新開業,因為冰雪融化后,公司經營出現了轉機。
在納爾薩特的外國公司越來越多。兩家外國公司正在向政府申請采礦許可證。其中一家名為“格陵蘭礦產和能源”的澳大利亞控股公司特別起勁,該公司的地質專家埃里克·森諾高有一天站在納爾薩特郊外一處類似月球地貌的地面上,撿起一些石塊說,“這里可能蘊藏著多達1000多萬噸的稀土礦。”
這意味著大批新的工作崗位由此誕生。“格陵蘭礦產和能源”公司已經招募了一些年輕人進行鉆井和英語培訓。公司計劃在這里建造一家煉礦廠、一個港口,還要鋪設公路。與此同時,納爾薩特原有的一個小小的機場,先前因為缺乏客源差一點兒關閉,如今卻制定了擴建計劃。當地一個房地產老板也在考慮把一處已經廢棄的公寓樓改建成旅館。
要環保還是要發展政策面臨兩難選擇
但是從一個傳統的個體漁業社會快速轉型為以礦業公司為支撐的商業社會,問題多多。格陵蘭的島國社區能夠容忍成千上萬來自波蘭或者中國的建筑工人嗎?格陵蘭的自然生物資源鯨、海豹、北極熊,是格陵蘭國民性格的象征,如果采礦業毀壞了環境怎么辦?漁民能夠順利轉型成礦工嗎?
格陵蘭自治政府副總理、住房和建設部長延斯·弗雷德里克森承認,開發礦產是格陵蘭的未來,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希望如此發展。這涉及格陵蘭島的傳統、居民揚帆航行的自由以及祖傳職業等問題。
全球變暖現象在北極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在過去的15年里,格陵蘭東北部的年平均氣溫升高了0.13攝氏度。如今,覆蓋格陵蘭眾多峽灣的冰層不再穩定,在冬天不少地區已經不適宜狗拖雪橇和冰上交通。冰下捕魚業也變得非常危險,甚至已經不復存在,而這正是傳統上格陵蘭家庭維持生計的主業。
因此,針對目前的礦產開發潮,并不是所有人都信心滿滿。納爾薩特一家客棧老板說,開發礦產可能對發展經濟和國家富裕都有好處。可是我擔心其結果可能是破壞了大自然。
工會方面則另有想法,提議在建設高潮中禁止使用國外廉價勞動力。因為如果外國廉價勞動力蜂擁而入,其后果要么是壓低本地人工的工資,要么被外來工人奪走工作崗位。問題是,如果沒有外來工人的幫助,本地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來建造礦井。
另一方面,格陵蘭政府還面臨一項嚴峻的政治抉擇:它必須修改多年來執行的對開采含放射性物質礦產的“零容忍”政策,而稀土恰恰總是與一些放射性材料相伴而生。南格陵蘭市長西蒙·西蒙森表示,包括納爾薩特鎮居民在內的大多數居民已經克服了對放射性物質的恐懼心理,也不在意礦石中含有低水平的放射性材料。他說,“如果我們不開發這個稀土礦,納爾薩特只會變得越來越小。”
(關鍵詞:格陵蘭 鐵鋅礦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