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走進浙江中山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在長興縣的工廠大門,伴隨著隆隆機器聲的是一片繁忙景象——老廠房中的灌裝線正開足馬力生產一種農用除草劑莠滅凈懸浮劑,而在旁邊緊挨廠區的工地上,一幢嶄新的標準化廠房正拔地而起。
“這里共有三條萬噸級自動化灌裝生產線正在施工安裝。此外,我們還分別在安徽、江蘇投資建立了規模更大的新生產基地。”中山化工國際貿易部經理汪貴華的語氣中透著一股自豪:“我們去年出口額達到了1.1億美元,年產三嗪類除草劑3萬多噸,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從上世紀90年代一家生產滅蚊增效劑的鄉鎮企業起步,中山化工經歷20多年風雨磨礪,現已成為國內生產莠去津、莠滅凈、特丁津、特丁凈、撲草凈、西瑪津等三嗪類除草劑品種規格最全、產量規模最大、產品質量最優的專業制造商,并一步一個腳印向著集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多頭并進的科技效益型企業邁進。
“掌握核心技術資源是我們成功的不二法寶。”化工專業科班出身的總經理黃信江對企業經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現在我們擁有一個投資3000多萬元的研發中心,還建有院士工作站,算下來,已累計投入科研經費8000萬元。”
在產品研發和科技創新方面,中山化工一直走在行業前列,公司多年從事農藥制劑的研發與生產,專業技術力量厚實,生產設備先進,科研平臺不斷壯大,其技術研發中心早在2005年就被評為省級研發中心,其中莠滅凈原藥及制劑和特丁凈原藥及中間體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莠滅凈、特丁凈、80%莠滅凈WDG(水分散粒劑)等10余項為省級高新技術產品、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等。
多年來,中山化工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注重與各高校和科研單位開展深入合作,建立技術合作機制,成立研究生實踐基地等。除此之外,還尤其注重生產制造領域的創新。“這些生產線都是公司自主設計研發的,實現投料、復配、灌裝全程自動化,哪怕一公斤裝的小包產品也能做到自動包裝。”黃信江指著還在緊張施工的新廠房介紹道,“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三種劑型均為年產萬噸級,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
“別看我們是生產農藥的,但廠房卻是按照醫藥標準建造的。”汪貴華介紹道,“因為生產裝備的自動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都提升了,相應配套的生產資源就必須跟上,不然就成了用寶馬車的發動機趕牛車,反倒會拖累生產效率。”目前,新的配套倉庫已經落成,據悉是按照浦東國際機場的物流模式建造的,連承建單位都是同一家。
經過多年耕耘,中山化工主打除草劑產品產能達到全國總產能的一半,自有品牌“BUGAO”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銷售覆蓋山東、遼寧、廣西、云南等國內近20多個省市。而在全球競爭的舞臺上,作為“浙江出口名牌”的中山化工已投入千萬美元以上開展國外注冊登記,產品遠銷東南亞、美洲、澳洲、東歐等國家和地區,并與先正達、孟山都、馬克西姆阿甘等世界農化巨頭保持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憑借不斷的自我超越與自主創新,中山化工正用實力躋身全球農化領域的新貴行列。
(關鍵字:中山化工 自動化灌裝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