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規則》公布后,眾多國內企業與跨國企業紛紛宣布在華啟動新能源車計劃。但目前除混合動力外,其他新能源汽車的標準尚未建立,因此新能源車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演變為標準之爭。近日,記者獲悉,上汽正全力參與燃料汽車和代用燃料汽車國家標準的制訂,這意味著新能源車的標準爭奪已悄然打響。
沖刺兩個領域標準
近日,上汽替代燃料車方面技術總工程師曹鬯震透露,目前發改委正在行業內部對二甲醚汽車國家標準進行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結束后再經過數輪修改審查,就可報批為國家標準。如果批準,這將是繼2005年10月混合動力車標準后,新能源車領域的第二個國家標準。
曹鬯震透露,上汽向發改委提交了其中的三個標準,分別是加氣口標準、專用裝置(包括儲存、輸送)技術標準和專用裝置安裝技術標準。目前這三個標準均已列入了發改委的征求意見稿。
目前,國內僅有上汽一家企業研發二甲醚汽車,在國外沃爾沃的技術稍微靠前,但也尚未產業化。曹鬯震表示,國內二甲醚汽車技術幾乎與國際同步,從二甲醚突破有利于我國新能源汽車自主發展。但他表示,二甲醚汽車如果要實現產業化,可能要到2010年。
另一方面,在燃料電池車領域,上汽也已向發改委提出申請,希望將三個標準加入到標準制訂計劃中,三個標準分別為高壓電標準、氫氣儲存標準和電池安全標準。
目前三大新能源車技術中,只有混合動力車建立了標準,燃料電池和替代能源方面的標準還是空白。上汽燃料電池汽車事業部電控系統部總監樊曉松表示,目前燃料電池面臨的困難除了可靠耐用性還要加強,成本需要控制外,還有標準的建立。
盡管這兩種路線還不能產業化,但上汽主管技術的副總裁汪大總表示,上汽將投入大量研發力量和資金去開發新能源汽車,畢竟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方向已經非常明確。
上海汽車技術中心新能源及新技術部執行總監朱軍透露,在發改委的指導下,上汽還將聯合中汽研究中心和其他大企業,一起制訂一項包括生產、消費、技術、安全的整套標準和技術路線。
(關鍵字:二甲醚 二甲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