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9日,吉林油田已陸續建成投產了光伏發電、余熱利用、空氣源熱泵等清潔能源替代項目6項,形成年替代能力1.69萬噸標煤。
為貫徹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吉林油田公司高度重視新能源業務發展,積極推動清潔能源替代工作。通過全方位、多維度推進新能源業務“五雙五高”建設,實現清潔、低碳、綠色發展,助力公司扭虧解困。
節能與替代雙驅動,促進公司高質量發展。吉林油田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和集團公司戰略部署,超前組織,科學謀劃,完成了清潔能源替代“十四五”規劃的編制。以聯合站轄區為單元,通過地面工藝簡化優化和提高系統效率措施,降低能耗總量;通過地熱、余熱、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利用,實施對傳統化石能源分階段、分步驟替代。
科研與試驗雙結合,確保地熱高效率開發。為實現地熱能高效開發,吉林油田設置了資源評價、儲層改造和工藝配套三項科研攻關項目,并以乾安大情字花9站報廢井儲層地熱利用、長春伊52站報廢井單井U形管取熱、新木地面隊淺層地熱供暖三項先導試驗項目為依托,消除制約地熱能開發的技術瓶頸。
風能與光能雙利用,實現常規能源高水平替代。吉林油田已建成紅崗采油廠15兆瓦光伏發電項目,2018年5月投產至今,累計發電約6400萬千瓦時,累計創效2496萬元。“十四五”期間,用3年時間,分三個階段建設200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預計年發電53億千瓦時。由此實現傳統能源高水平替代,支撐油田能耗碳中和。
余熱與余壓雙回收,助力油氣高效益開采。吉林油田污水余熱資源豐富,回收污水余熱,替代加熱爐天然氣消耗,不僅節能降耗,也可以提高天然氣商品量,提升開采效益。吉林油田采用自主投資、合同能源、購買服務三種投資方式,應用吸收式、壓縮式、空氣源三種熱泵技術,實施英一聯合站、新立聯合站、乾安海24站、乾安47站、梨樹中間站五項清潔替代工程,實現年天然氣替代能力1040萬立方米,替代柴油600噸,年效益達960萬元。按“能收則收,應收盡收”原則,回收剩余8座處理站余熱。優選效益好的自主投資建設,效益差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除油田站場余熱資源之外,松原采氣廠長嶺凈化站還存在余壓資源,研究優選余壓回收技術,也可以降低用能成本。
管理與技術雙保障,助推新業務高效能開展。吉林油田成立了專門的清潔能源替代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綜合協調辦公室和新能源專業科室,協調安全、生產、開發、土地等管理部門,統籌推進新能源業務。同時,成立了以研究院、設計院、油氣院組成的技術支持組,協調開展地熱、余熱、風光發電等研究,攻關技術瓶頸,解決現場實際問題。按化石能源“能替則替、應替盡替”原則,從管理和技術上確保了公司清潔能源替代工作高效能開展。
(關鍵字:吉林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