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集團在華首家全資控股電池系統工廠——大眾汽車(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近日正式投產首套高壓電池系統。
總投資額超過1.4億歐元,該公司初始年產能可達15萬至18萬組高壓電池系統,將供應大眾安徽于今年底正式量產的純電動車型。電池生產所需的零部件中,有96%由中國本土化供應。
“這進一步保障了大眾汽車集團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供應,標志著集團持續推進智能電動汽車供應鏈體系本土化,將為汽車產業生態和當地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康諾一在投產活動上表示。
從“世界工廠”邁向“智造強國”,中國不斷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也吸引越來越多外資企業加碼中國制造業,搭乘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列車,共享發展機遇。
中國商務部1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1947家,同比增長32.1%;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834.4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9.5%。
今年以來,世界制冷行業巨頭丹佛斯集團在中國投用全球制冷研發測試中心、空中客車在中國投資建設的第二條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在天津破土動工、寶馬沈陽生產基地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建筑正式封頂……一批批外資制造業重大項目在華落地,彰顯對華投資信心。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超大規模市場、研發與創新活力、豐富的人才儲備等優勢是全球制造業企業來華發展、投資興業的引力和信心所在。
作為全球材料科學領域領先企業,美國康寧公司自1980年在中國開設第一個銷售辦公室以來,持續在華投資顯示玻璃、汽車玻璃、排放控制產品等領域。
“40多年來,我們不僅見證了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展現出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活力,更是參與其中,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康寧大中國區總裁兼總經理劉之菲說,中國是康寧重要戰略市場,康寧在中國具有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布局。
中國不單單是至關重要的市場,更被一些外資企業視作創新引擎。中國貿促會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受訪外資企業連續三個季度認為“技術創新與研發”是中國市場最大的發展機遇。
“四十年來,大眾汽車集團與中國相伴成長。放眼全球,沒有哪個國家汽車行業的轉型和創新速度能夠比肩中國。”康諾一說。
建設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工廠,成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創新與采購中心,構建中國本土供應鏈體系……近年來,這一老牌跨國車企正緊密聯結中國本土研發創新能力,加快智能電動汽車開發速度。
德國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表示,中國不僅是寶馬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更是重要的創新源泉。寶馬集團在華建立了德國之外最大的研發和數字化體系。
中國各地各部門不斷加大制造業引資力度,打好政策“組合拳”,更進一步堅定了外資企業在華發展信心。
今年10月舉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宣布將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1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商務部分別舉行新聞發布會,進一步釋放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積極信號。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介紹,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合理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進一步推進服務業領域擴大開放。商務部組織對含有內外資不合理差別待遇內容的規定及措施進行專項清理,為外資企業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安徽開展“投資安徽行”系列活動,組織全省60個出訪團組赴境外開展外資招引活動;天津召開外資企業座談會、圓桌會,推動解決實際問題;上海提出落實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中國各地持續向全球投資者拋出“橄欖枝”。
“今年以來,我們通過外資企業圓桌會議等方式,深化與外資企業和外國商協會常態化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跨國公司普遍看好中國發展前景,愿意在華長期發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歡迎更多跨國公司投身中國市場,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關鍵字:投資前景 中國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