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厚度僅有0.05毫米的手撕鎳年產量突破60噸,實現量產,標志著金川集團純鎳箔材生產技術從研發階段邁進產業化發展新階段。
在鎳合金公司冷軋車間里,工人們正把分切下線的純鎳帶產品收卷,這些超薄純鎳箔材是制作新能源電池負極的優質原材料,厚度只有A4紙的三分之一,被稱為“手撕鎳”,因其加入高于99%純鎳具有強耐腐蝕性等特性,是國民經濟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新材料。
鎳合金公司安全保障部經理任達進介紹道:“我們現在最薄能軋到0.05毫米,這是我們軋制加工技術水平的提升,只有鎳帶的純度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才能達到這種技術水平。”
作為新能源電池的核心關鍵部件,鎳合金板帶材研發周期長、技術壁壘高、實現規模化量產難度高。金川集團從技術研發和生產制造兩方面進行突破,經過十年的科技攻關,成功實現規模化量產,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成功銷往海外,成為金川鎳加工帶材產品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從過去一直跟跑學習別人,經過自主研發,部分技術可以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我們的目標是要實現鎳合金板帶材技術領跑世界。”任達進說。
今年以來,鎳合金公司主動出擊開拓市場,不斷拓展產品銷售渠道和客戶群體,積極推進裝備制造行業寬幅鎳帶、鎳板、電阻合金帶及高溫合金焊材的銷售,化工裝備制造用寬幅鎳帶實現年內供貨量300噸,出口產品預計突破300噸。
“目前,電解鎳市場價每噸13.5萬元,但像我們這樣超薄的純鎳箔材,在市場上價格能達到每噸25萬元。隨著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純鎳箔材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鎳合金公司項目負責人李淵說。
2024年,鎳合金公司將以“市場營銷為龍頭、裝備升級為支撐、降本高效促發展”為路徑,堅持自主品牌驅動戰略,樹立金川鎳加工材優質品牌;堅持科技創新促發展,提升科研攻關水平;開展對外合作,推進機制創新和戰略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字:金川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