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關于房地產投資的一組數據,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201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7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6.4%。同時,其他幾個房地產相關數據指標都出現了回落。
中國房地產協會副秘書長何琦對人民財經表示,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出現回落是樓市的理性回歸,預計全年銷售總面積不會低于去年。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認為,今年的房地產市場調整有利于市場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預計下半年還會延續這種溫和調整的趨勢。
房地產市場出現回落屬理性回歸
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速持續回落,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新開工面積、土地購置面積等指標呈同比下降趨勢。劉洪玉認為,這既有2013年同期基數數據較高的原因,也有中國房地產市場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和金融環境變化等外部因素影響下自發調整的原因。
何琦說:“去年上半年房地產銷售面積為5.1萬億平方米,而且增長速度近30%。在去年房地產成績完成太好的對比下,今年有所回落也是很正常的。”
“由于在過去我國房地產市場尤其是商品住宅市場的高速發展過程中,一部分城市存在比較嚴重的供應過量或房價過高問題,所以普遍認為這次市場調整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預計下半年房地產市場還會延續這種溫和調整的趨勢。”劉洪玉說。
房地產調整對經濟增長壓力尚可接受
劉洪玉認為,由于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房地產相關的建筑、鋼鐵、建材、裝飾裝修等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份額,因此房地產行業的低迷必然會對經濟下行帶來一定壓力。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壓力還是可以接受的。從長遠的角度看,房地產業由于有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支撐,還會持續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劉洪玉說。
何琦表示,房地產市場的回落對經濟下行壓力肯定有影響,但不可否認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運來也在16日的發布會上表示,房地產市場的分化調整短期內會對經濟的運行產生一定壓力,從長期來看,既有利于房地產市場本身的健康運行,也有利于國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字:經濟增長 房屋新開工面積 房地產銷售 房地產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