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鋼集團萊鋼熱電廠股份4號汽輪發電機項目正抓緊進行基礎設施施工。萊鋼技改發電項目部現場負責人齊建國介紹說:“目前地下基礎設施基本完工,計劃11月前后發電機組建成投產。”據了解,該項目建成投產后,萊鋼余熱余能發電機組裝機容量將超過300MW,比2000年提高12倍。
降低噸鋼綜合能耗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噸鋼能耗成本每降低10%,噸鋼成本就能降低300元,1000萬噸鋼就是30億元的效益。隨著煉鐵、煉鋼技術水平的提高,萊鋼噸鋼耗用的物料、礦料等在逐步接近極限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利用鋼鐵生產工序中的余熱余能進行發電,提升發電效益,成為萊鋼降低噸鋼綜合能耗,扭轉當前生產經營困難局面的重要環節。
萊鋼熱電廠在確保能源供應的前提下全力提升發電量,努力實現發電效益的最大化,促進了噸鋼綜合能耗的降低。該廠充分發揮現有4臺汽輪發電機組、2臺干熄焦鍋爐余熱發電機組、1臺CCPP聯合循環發電機組和9臺高爐TRT發電機組的作用,組織職工圍繞制約發電負荷提升的瓶頸,研究確定攻關課題,進行系統攻關,發電技術控制水平不斷提升,年發電量由建廠初期的7000多萬kWh,提高到去年的12億kWh。
進入2010年來,萊鋼把提升發電效益作為提升企業盈利水平的重頭戲。萊鋼熱電廠深度挖掘內部潛力,相繼解決了CCPP發電機組凝汽器端差高、干熄焦發電機組抽汽參數不穩、汽輪發電機組真空下降等一系列制約發電量提升的工藝技術難題,提高了發電機組整體性能和發電效率,發電量不斷刷新。繼5月份日均發電量突破450萬kWh后,6、7月份月發電量連續兩個月超過1.4億kWh。萊鋼黨政工負責人會議提出力爭實現全年15億kWh的發電任務目標后,該廠發電量連創新高,最高日發電量達522.2萬kWh。按照年發電量15億kWh計算,年可為萊鋼節約電費支出9億多元,消化富余煤氣1298萬GJ,相當于節約標煤44.34萬噸。同時降低CO2排放150萬噸,減少SO2排放1萬多噸。
據悉,萊鋼正積極研究開發利用企業低品質熱源進行發電。該項目成功實施后,萊鋼余熱余能利用率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提升自發電比例的同時,噸鋼盈利水平和企業循環經濟效益將會大幅提升。(來源:中國冶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