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十二五”的“春天”,人勤春早。公司軋鋼系統高效率、快節奏的生產場面隨處可見。包鋼再創業遠景春風化雨、滋潤心田。職工們正駕駛包鋼“再創業”號快車,一路向春天駛來。
軌梁廠設備工程部技術專家秦莉莉正忙著整理資料,以備舊線改造項目國際招標。保產和改造是軌梁廠當前的兩大重點工作。在摘得2010年鋼軌產量全國第一的“桂冠”后,今年鐵道部的計劃采購量明顯減少。如何繼續使產品創出高效益?這是軌梁廠當前的頭等大事。目前,軌梁廠開始在新線試生產兩種道岔軌和兩種H型鋼,并著手開發大斷面新型H型鋼。在變幻莫測的市場“風向”中,軌梁廠及時調整了航向。
無縫廠吊車部工長者彥杰是技師、高級技師、公司操作能手。者彥杰用個人的成功證明著——只要肯學,就會有用武之地。
企業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近年來,公司不斷改進和完善選才用才制度,將“待遇”向一線崗位傾斜,崗位職工的人生價值和誠實奉獻得到了認可和尊重。公司提出的“再創業”,不僅是企業的再創業,同時也是包鋼職工的再創業。者彥杰表示,企業、事業、家業,是一個息息相關的利益鏈。只要包鋼興盛,職工一定會得到更多的實惠。
王西臣是棒材廠新高線機械車間鉗工段段長,這位工齡已有30年的老工人,對包鋼一往情深。“這條生產線我太熟悉了,每走十步,我都能看到自己技改的成果。我現在的任務就是要帶出一支技術好、業務精的鉗工隊伍,也不枉組織多年的培養和信任。”這位集諸多榮譽于一身的公司操作能手、棒材廠80多名鉗工的“總教頭”,至今還“拳不離手”,家里的床頭還擺放著鉗工專業書籍。
公司于去年啟動“愛崗敬業、愛廠如家”的雙愛教育,在廣大職工內心掀起波瀾。正確的人生觀、事業觀和價值觀為再創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如今在各單位,像王西臣這樣的“雙愛”人物不斷涌現,輻射和帶動著周圍的職工滿懷信心地踏上再創業征程。
兩個月前,天誠線材軋鋼部黨支部書記李學勇在公司5S管理學習班上被“洗了腦”。李學勇學以致用,向廠里提出了建立路標指示牌的“金點子”。現如今,16塊嶄新的路標掛在了該廠各主要通道的路口。這種旅游景區常見的管理方式被“移植”工廠的做法,被職工稱道。天誠線材已成為精細化管理的受益者。在天誠線材軋鋼生產線上,記者按照“李學勇的路標”走了一遍,果然指示清晰,路路暢通。樣板工廠——天誠線材也成為公司5S管理醒目的“路標”。
學太鋼廠容治理、推行5S管理,包鋼再創業不僅要在效益上翻身,還要在形象和品質上實現翻天覆地。5S管理是對公司最基層落后管理的一場變革,天誠線材職工在學習實踐中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漸養成,高素質、高素養的隊伍才能成為再創業的主力。
今年,一軋廠提出了“管理到現場、做事有計劃、執行有檢查、結果有評價”的精細化管理原則,力求通過管理讓有限的鋼坯資源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熱軋帶鋼裝車要用草簾子鋪、草把子墊,再用鋼絲繩捆、鋼卡子卡,外運一車皮產品光裝車費就達682元,使利潤進一步攤薄。一軋廠抓住影響利潤的環節實施降本增效,從“一草一木”細摳細算,制定了嚴格的精細化管理細則和考核方案。一軋廠設備動力部部長陳國慶說,落后的粗放型管理必然會斷送企業的后路,經歷了幾年市場洗禮,職工們懂得了“珍惜”的多重涵義。
軋鋼系統是公司最能夠體現效益的單位。“大包鋼”建設目標固然讓人振奮,但更需要每條生產線、每一個崗位、每一個操作的落實落實再落實,為“十二五”起步之年,標注下清晰的春天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