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前兩個月,包鋼順利實現了生產“開門紅”,邁出“十二五”發展堅實的第一步。煉鋼廠、薄板廠、廢鋼分公司紛紛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著手落實“十二五”發展規劃,用實際行動構建“大包鋼”的煉鋼版圖。
去年10月份,公司8號、9號轉爐投產。這兩座先進轉爐的投產不僅給公司煉鋼系統增添了“生力軍”,更給煉鋼廠職工帶來了清潔生產的思想洗禮。李叢巍是煉鋼廠制鋼三部乙班班長。兩座新轉爐投產不久,他便從制鋼一部調到制鋼三部,負責管理8號、9號轉爐及5號鑄機的生產。初見兩座新轉爐,李叢巍感慨頗多,傻大黑粗的鋼鐵印象瞬間消逝,現代化冶煉氣息撲面而來。清潔生產不再只是教科書里的概念,而是包鋼煉鋼生產的現實。
自從來到制鋼三部,李叢巍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責任也大了很多。因為他所負責的8號、9號轉爐及5號鑄機擔負著公司拳頭產品——鋼軌的坯料供應任務。冶煉環節上的一丁點偏差都會對鋼軌生產產生影響。目前,與5號鑄機配套的大包回轉臺、LF精煉爐、VD爐正在進行改造,以匹配新轉爐,爭取為鋼軌生產提供更多優質坯料。為了降低改造對生產的影響,李叢巍和工友們從年前就開始著手為5號鑄機改造做準備。“紛繁的改造施工,需要精益求精。”李叢巍對記者說。
不僅是5號鑄機,今年煉鋼廠3個制鋼部在設備改造方面都會有大手筆。1號到3號轉爐除塵系統改造,增加二、三次除塵系統,6號、7號轉爐除塵系統改造,新建年產120萬噸鑄機等等,這一系列的改造都要在年內開工。煉鋼廠生產技術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明兩年是煉鋼廠設備改造力度最大的時期。通過改造,煉鋼廠最終將具備年產坯料750萬噸的生產能力。
相形于煉鋼廠大規模提升產能和質量的改造,薄板廠則把目標鎖定在苦練內功上。該廠要通過不斷提高品種鋼比例和高附加值產品,提升噸鋼盈利能力,為公司創效增收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寬厚板生產現場,讓薄板廠熱軋二部副部長李浩津津樂道的是寬厚板品種鋼的發展。該廠寬厚板品種鋼率已經達到75%,以Q345系列風電用鋼為代表的品種鋼大量推向市場,得到了用戶的廣泛認可,并穩穩占據了西北市場的頭把交椅。如此搶眼的市場表現,奠定了品種鋼在薄板廠的重要地位。李浩告訴記者,2011年是薄板廠的“品種質量活動年”,薄板廠將以產品增效為目標,以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為重點,繼續擴大品種鋼比例。此外,還將開發生產部分高強度機械工程用鋼和建筑用鋼。
僅2月份,薄板廠就生產寬厚板品種鋼產品10.5萬噸,品種鋼比例達到96.53%,創歷史最好水平。其中,風電用鋼和高強鋼產量分別為6.83萬噸、1.15萬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煉鋼系統積極謀劃“十二五”發展的同時,作為公司煉鋼爐料保供單位的廢鋼分公司也開始摩拳擦掌,為“十二五”期間形成具備年產鋼1650萬噸爐料廢鋼保供能力而努力。
1987年出生的常江在廢鋼分公司可謂小有名氣。2009年參加工作的他,在2010公司職業技能競賽抓鋼機工種比賽中,突出重圍、一舉奪冠。年紀雖然不大,常江卻見證了廢鋼分公司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爐料廢鋼保供能力的不斷提升,二、三料場的相繼投用,大批新型加工設備的引進。常江告訴記者,很慶幸自己趕上了好時候,幸運地成為了第一批抓鋼機司機。從2010年開始,由于包鋼品種鋼冶煉不斷增加,對廢鋼配比和重型廢鋼數量提出了新要求。也就是從這時起,為能夠準確判斷廢鋼裝車量,常江和工友們開始強化學習,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操作水平。今年,包鋼將加大投入購置廢鋼加工設備和計量設備力度。“相信到那時候,‘精確保供’就算不上是問題了。”說到這兒,常江開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