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新興產業、巨大的消費升級需求,正為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展望2024年,近期釋放的一系列信號表明,中國經濟將在提質增量中穩步前行。
中國:仍是全球增長的最大引擎
今年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總量達到91.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2%,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
縱觀全年,中國經濟運行呈現“一高一低兩平”的特點,即增速較高、就業平穩、物價較低、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主要預期目標有望圓滿實現。有機構和專家學者預測,2023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長5.2%左右,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中國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張宇賢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良好基礎。盡管受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影響,國內經濟運行面臨新的挑戰,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統籌推進經濟量增、質提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空間。
提質:綠色經濟將成經濟增長新驅動力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明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大于挑戰,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中央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機遇。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蘊含新機遇。人工智能、商業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領域技術加快突破,綠色發展推動生產消費加速轉型,這些將催生產業變革,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
瑞銀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中國正從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轉向內需拉動的高質量增長。在這一背景下,綠色經濟、大眾消費和高科技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驅動力。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宏觀經濟主管胡一帆認為,綠色能源、儲能、電動汽車等領域都可能成為中國經濟重要的推動力。
增量:明年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預期超30%
張宇賢表示,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蘊含著巨大消費升級需求,39個工業大類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四大區域板塊組合開拓了較大的回旋空間,就是中國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最大潛力所在。
張宇賢提出,當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步伐正在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加快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同步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延鏈、升鏈、強鏈進入攻堅期,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程度進一步加深,為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瑞銀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增長5.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23年將增長5.4%,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說,家庭消費和綠色轉型將是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按照新預測,到2024年,中國同樣將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約三分之一。
“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新措施,必將促進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認為,12月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和隨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經濟發展“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提出要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2023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5.2%,增長回升向好勢頭明顯。今年出臺的新措施,明年將繼續發揮作用。
(關鍵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