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晉平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多極化特征凸現,區域一體化成為全球化的重要驅動力。總體來看,全球經濟處于格局演變、動力轉換、秩序重塑等三大深度調整的交織期,各種挑戰和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在這一背景下,共建“一帶一路”作為推進亞歐非地區發展中國家密切合作和共同發展的重要倡議,正在受到廣泛關注和相關國家的積極響應,有望在擴大域內外貿易投資往來、促進地區經濟繁榮穩定、形成全球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新動力(310328,基金吧)等方面發揮積極影響。
當前,全球經濟的“新常態”正在逐步形成。發達經濟體在較長時期內將僅能維持低速增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發達經濟體實際GDP平均增速在2004—2007年期間曾高達2.9%,而在2011—2013年期間已跌去一半,僅為1.4%。發達經濟體要想真正實現結構調整,走出高負債、低增長的惡性循環,顯然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新興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日趨上升。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組織統計,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對全球實際GDP增長的貢獻率就不斷提升,2007年首次超過發達經濟體,達到51%。鑒于未來全球新增人口和工業化投資需求都將主要來自新興市場,其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地位將進一步得到鞏固。
區域經濟一體化為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提供了新動力。在包括全部WTO成員的多邊進程進展遲緩的背景下,主要大國紛紛將區域經濟一體化及包括部分WTO成員的諸邊協定談判作為加快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的重要手段。
“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目標是促進各國的經濟發展、區域穩定和繁榮,加強貿易投資合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跨境貿易投資活動在推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日趨凸顯,絲路沿線地區經濟的持續增長得益于跨境貿易投資活動的快速增長。一是絲路各國經濟增長對跨境貿易投資的依賴程度較強,并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二是跨境貿易和投資增長明顯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三是區域整體保持了較強的貿易競爭力和引資優勢。
但是,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投資合作目前仍然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在日趨復雜和競爭激烈的國際經濟背景下,沿線國家應建立命運共同體意識,消除彼此之間的疑慮和猜忌,認同加強經濟貿易投資和人員往來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穩定繁榮的合作目標,把合作共贏作為造福于各國人民的根本需要。
首先,相關國家要深入開展交流和對話,在廣泛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加強相互之間的政策溝通,努力消除貿易和投資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為促進人、財、物等生產要素的跨境有序流動、高效配置以及市場融合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其次,應著力深化和完善區域內已有多邊、雙邊合作機制,支持和鼓勵區域成員之間選擇定期或不定期對話協商、簽署貿易或投資協定、建立雙邊或次區域自由貿易區等多種方式推動區域經濟深度合作的嘗試。第三,加強區域內主要大國之間的協調合作和引領作用。第四,相關各國共同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加強沿線國家合作的空間載體和必要條件。道路通才能人緣通、貨源通和財路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通過相關國家共同出資的方式,有望為本地區基礎設施投資互聯互通建設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
(關鍵字: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