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5日,全國30個主要港口進口礦港口庫存總量為7611萬噸,較上一周增加276萬噸,創今年內鐵礦石港口庫存新高;與今年1月初的進口礦港口庫存高點(7474萬噸)相比,增加了137萬噸。與此同時,這也是年內首次超過7500萬噸關口。
據悉,從今年2月至5月,鐵礦石港口庫存維持在7000萬噸以下的水平,并于今年3月8日,創下了6654萬噸的低點。不過,經過前兩個季度的底部徘徊,從第三季度起至今,鐵礦石港口庫存有所上升。
另一方面,從國際鐵礦石的供應情況看,今年各大礦山的產量有明顯的增加。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礦業巨頭必和必拓鐵礦石產量為4885萬噸,同比增23%,環比增2%,創下歷史新高。力拓第三季度在澳大利亞以及加拿大的鐵礦石總產量為6830萬噸,同比增2%,環比增3%;FMG三季度鐵礦石產量為3490萬噸,同比增幅達91%。至此,澳大利亞三大礦山力拓、必和必拓和FMG公司三季度鐵礦石產量均顯示為創下季度新高。
另據悉,必和必拓上調2013/14財年鐵礦石產量預期,從早前的2.07億噸上調至2.12億噸。FMG的國王礦區即將投產,預計到2014年3月底將實現年化1.55億噸的產能。
上述澳大利亞三大礦山鐵礦石產量的大幅增長,尤其體現在對華出口的大幅增長。海關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砂及精礦7458萬噸,同比增長14.72%,再創單月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BDI指數(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出現大幅飆升,而礦山方面集中找船發貨被業內認為是其“推手”。
業內人士認為,國際礦山四季度發運量在穩步增加,預計后期抵港資源仍有所放量。不過,鋼廠受資金偏緊,下游需求不暢等因素影響,短期內補庫動力不足。此外,受季節因素、環保等問題限制,四季度鐵礦石價格存在下跌空間。
分析師指出,當前各地環保問題突出,同時,鋼廠資金面偏緊,有部分鋼廠陸續出現檢修停產情況。而目前粗鋼產量的下降,也說明了對礦石需求的下降。他預計,若后期礦山繼續加大發貨力度,或將拉低礦價。
據中鋼協最新數據顯示,10月中旬鋼協會員單位粗鋼日均產量171.17萬噸,環比下降2.97%;預估全國日均產量210.68萬噸,環比下降1%。
“隨著鋼材價格的不斷回落,鋼廠的虧損局面出現惡化。除非鋼材價格出現反彈行情,否則在虧損壓力下,鋼廠采購進口礦的積極性必然會出現消減,不利于礦價的運行。”
另有消息稱,11月份環保部可能對華北地區進行突擊檢查,“一旦鋼企因環保壓力放緩生產步伐,減少原材料采購而以消化庫存為主,后期鐵礦石價格或將進一步回落。”分析師對此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期國內鋼材市場需求偏弱,鋼價弱勢盤整,貿易商采購謹慎,冬儲意愿不高,鋼廠庫存持續攀升。中鋼協數據顯示,截至10月中旬末,重點鋼企鋼材庫存量為1378.8萬噸,較上旬末增長2.12%,創下今年以來次高水平。
(關鍵字:鋼廠 鐵礦石 進口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