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的鋼貿倉儲企業的失信行為,帶來的沖擊是很大的。整個行業的誠信體系需要重建。”上海市工商聯鋼貿商會相關人士昨日表示。
昨日,國內鋼材倉儲行業首個行業自律性組織——“上海鋼材倉儲誠信聯盟”正式成立,同時建立了倉儲信息公開發布平臺,上海地區近四成的鋼材庫存量已經進入,意欲形成行業誠信的公開監督平臺。
商業模式“漏洞”必須堵上
去年一年,國內鋼貿行業出現危機。據不完全統計,鋼材倉儲領域發生了上百起“重復質押、空單質押”等類型的信貸案件,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重挫了鋼材倉儲企業的誠信度,給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和金融系統造成了較大的沖擊。
寶山盛橋金屬加工廠副總經理季明勇說,近年來,國內鋼貿業高速發展,行業制度等基礎建設跟不上,在與金融創新結合的過程中存在漏洞和隱患。一些不法企業和不規范企業就鉆這些空子。
上海市工商聯鋼貿商會人士說,單就上海地區來說,有鋼貿倉儲企業200余家,其中20余家存在失信行為。這些行為對行業的沖擊太大了。“造成的結果是,整個行業的信譽度受到影響。”對于鋼貿和鋼貿倉儲業而言,惡性低價競爭、虛假經營,那肯定是“死路一條”。
鋼貿業需調整發展方向
鋼貿業面臨著“洗牌”的局面,下一步如何突圍,令人關注。
業內分析人士說,鋼貿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企業在采購交貨環節需要付全款,在銷售環節需要墊資,所以融資是一個關鍵環節。下一步鋼貿業的發展也離不開金融創新的配套。但前提是,鋼貿業必須規范,受到有效的監管,建立新的商業倫理體系。
上海市商務委的劉敏表示,基礎性的管理、服務與金融創新應形成一個完整、互動和有效的整體,鋼貿業一定要調整發展方向,用“透明化、信息化、可視化、智能化”的新技術、新理念和新制度來完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