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3月份旺季需求低于預期,鋼材庫存仍處于高位,去庫存緩慢,地方版房地產調控細則出臺及股市、期貨市場走低,鋼材現貨市場價格繼續走弱,深陷弱勢盤整格局難以自拔。
盡管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較2月份的50.1進一步上升,并且連續第6個月保持在50%以上。但反彈幅度較歷史同期水平略低,經濟復蘇態勢得以確認,但復蘇動力依舊疲弱。特別是鋼鐵行業PMI為44.6%,較上月大幅回落14.3個百分點,重回收縮區間。顯然鋼鐵業遠未走出低谷,甚至鋼協在最新公布2月份大中型鋼企實現利潤9.98億,環比降25.4%,虧損面沒有減少。由于低價礦消耗完畢,高價礦成本的開啟,3月份鋼廠盈利預計不會比2月份好,2季度有可能比一季度還差。鋼材市場價格在3月份以來逐步下降,價格倒掛矛盾加劇,貿易商消極訂貨,鋼廠經營壓力增加。才出現了一些鋼廠在4月份做出了檢修減產決定。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鋼鐵價格下跌1.68%,同期滬深300下跌4.71%。普氏指數,漲1.8美元至136.6美元;外礦漲14元。鋼材庫存2193萬噸,下降緩慢,尤其是螺紋鋼庫存仍處在1071萬噸水平,僅僅下降0.8%。全國粗鋼日產量預估值為206.37萬噸,旬環比下降1.0%。但3月末鋼廠庫存卻創出1451.36萬噸歷史新高。這些數據表明,當前鋼鐵業的高產量、高庫存對鋼材價格形成了相當長時間制約的壓力,鋼廠盈利也不僅僅是鋼價下跌的威脅,礦石成本高企依然是束縛鋼盈利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情況下,鋼價不僅難以走穩,鋼廠盈利壓力相對前兩個月有所增加。
當前國際經濟不景氣,歐美債務危機蔓延,金融危機演繹市場價格大漲大跌的周期性疊加因素已經減弱,對中國經濟和鋼鐵市場走勢的影響更多的取決于國內因素。導致鋼材市場出現這種困難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期待值過高,導致訂貨增加,庫存增加,鋼廠產量釋放。終端需求釋放明顯不盡如人意,結果2-3月鋼價回落,鋼廠價格倒掛和貿易商的市場困惑。破壞了市場供需關系穩定協調的基礎。這顯然與今年的經濟需求和鋼鐵市場演變的大趨勢不符合。
進入4月,傳統旺季需求仍低于預期,需求恢復的力度仍不足消化高庫存的壓力,若后期需求繼續低于預期,庫存壓力勢必進一步向鋼廠轉移,迫使鋼廠更大面積地檢修減產,調整產品結構。
從下游行業來看,汽車行業表現較好,也帶動了鋼廠訂單旺盛。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均持續小幅回升,其他行業仍然偏弱。近期華東及其他一些地區對線材和螺紋鋼采購量上升,季節性因素在其積極作用,但中西部地區采購進度仍比較緩慢。就鋼鐵業本身而言,不僅供需矛盾突出,價格倒掛,資金壓力也比較大,銀監會并沒有解除對鋼鐵等行業的金融風險警示。談論鋼材價格反轉還為時尚早。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制造業投資的繼續下降對經濟的恢復造成了壓力,今年政府下大決心調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消費和保持合理投資力度。今年經濟在7.5-8%之間都在合理范圍之內。因此,預期3%的鋼材需求增長,在城鎮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沒有全面展開之前,短期需求壓力對鋼價的制約是正常的。這并不意味著鋼價一蹶不振,貿易商和貿易商一味虧損。畢竟,今年的鋼市環境要比去年同期要好。
當前形勢,鋼鐵業一方面面臨努力去庫存化的要求,通過政策引導、充分的市場競爭方式化解產能過剩帶來的供應壓力。另一方面還要創造條件,提升鐵礦石資源的戰略地位,把鐵礦石價格降到合理的位置,改善鋼企微利的局面。
3月份全國信貸水平突破1萬億基本定局,基礎設施建設投、制造業投資仍相對較旺,其中基建投資全年增速可能達到22%。在貸款方向上,“在建、續建”項目,城鎮化,制造業,都是投資的重要方向。其實,城鎮化建設投資工作在去年10月底就已陸續展開。在信貸資產區域配置上,中西部貸款比例正在上升。全國31省區市中有24個省區市將GDP增長目標定在10%以上。需求潛力巨大。
房地產政策利空消化過后,市場信息逐步恢復,下半年鋼市有望較上半年要好。從需求結構來看,下一波行情或先于長材品種展開,板材相對平穩。而城鎮化細則等利好因素則是反轉的先決條件。
(關鍵字:鋼材 鋼價 現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