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出口實現24.5%的高速增長,但7月出口增速高位回落。
專家指出,7月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基數作用。當前,海外需求持續回暖,企業新增訂單較好,預計今年我國出口有望實現20%以上的增長速度。
我國出口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5.1%。其中,出口1.8萬億美元,增長35.2%;進口1.5萬億美元,增長34.9%。
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27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出口1.82萬億元,同比增長8.1%;進口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6.1%。
分國別看,美國再次成為我國最大出口市場。前7個月,我對美出口3024.47億美元,同比增長36.9%;對第二大市場歐盟出口2763.47億美元,增長32.7%;對第三大市場東盟出口2656.61億美元,增長34.2%。
分品種看,防疫物資出口高位回落。前7個月,包含口罩在內的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同比下降10.8%,而在今年一季度,這一數據為增長40.3%;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增速回落至5.8%,而一季度增速為60.8%。
除防疫物資外,其他大類產品出口幾乎全面強勢增長。其中,機電產品出口36.3%;家用電器、音視頻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同比增幅在30%左右;前期因社交旅行限制遭受重創的出行類商品(箱包、鞋靴和服裝等)反彈普遍超過30%。
出口增速高位回落但動能未減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出口增速現高位回落態勢。7月出口增速為19.3%,較上個月回落12.9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指出,7月出口高位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基數作用。當前,無論是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出口動能依然強勁。以當前的出口水平看,即便未來5個月,我國出口總額回落至2019年同期水平,全年也可實現12.2%的增長。不少業內人士預計,我國全年出口增速可達20%以上。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指出,當前我國出口的基本面并不差。7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依舊位于55.0以上的高景氣區間;美國Markit制造業PMI持續上行,創2012年4月有數據記錄以來新高;此外,歐元區制造業PMI依舊位于60.0以上的高景氣區間。全球經濟復蘇向好,對我國出口有正向拉動作用。
微觀方面,從記者調研情況看,多數外貿企業反映訂單情況較好,機電企業訂單普遍飽和至第三季度,對下半年出口持樂觀態度。比如,廣東某家電企業今年7月的訂單量比去年增長30%以上,企業訂單已飽和至年底,微波爐、冰箱、洗碗機均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
此外,針對業內專家關注的“訂單流出”問題,多數受訪外貿企業表示,當前在制造業領域并未出現訂單明顯流出情況。
去年以來,我國供應鏈率先恢復,全球需求向我傾斜,海外訂單向我國企業集中,這也是我出口持續高增長的重要原因。也正因此,不少專家認為,海外產能恢復后,訂單將再度回流至其他國家,拖累出口下行。
一些制造企業表示,企業在疫情期間開發了較多原本在國外采購的客戶,因其高質量的產品和管理使企業有足夠信心認為若訂單會出現回流,也只會是少數的、有限的流動。
外貿“三重壓力”值得關注
調研中,外貿企業普遍反映面臨“三重壓力”——海運費暴漲、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升值。
業內人士介紹,疫情發生以來,海外集裝箱滯港、運輸周轉不暢以及港口擁堵成為常態。雖然近幾個月疫情好轉,但海運市場運力緊張尚未實質性扭轉,國際上一些重要港口的空箱堆存量是正常水平的三倍。
成本方面,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外貿企業利潤急劇承壓。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進口鐵礦石價格同比上漲69.5%,進口鋼材、銅材價格上漲約30%,而我國制成品出口競爭激烈,價格提升有限。
匯率方面,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持續走強,今年上半年相比去年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升值8%以上。
山東省某食品出口企業負責人說,目前,企業進口豌豆到港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了起碼三成;海運價格較2019年同期上漲了將近10倍,部分產品的運費已經超過貨值。雖然生產成本上漲,但由于終端市場購買力下降,行業“內卷”現象嚴重,產品在終端市場的價格反而出現下降。
福建省某建材出口企業負責人說,目前,主要原材料大理石、玻璃、紙箱等價格都已翻倍;海運價格已漲至2019年同期的7、8倍;此外,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企業成本。當前的海運成本令客戶難以接受,客戶普遍要求暫緩發貨,庫存積壓已是行業普遍現象。目前,行業企業普遍處于虧損運營狀態。
(關鍵字:高位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