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調出口目標的可能性在加大。
根據9月1日公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 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0%,位于臨界點,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按此看,8月以及此后第四季度出口訂單形勢不容樂觀。
海關數字顯示,1-7月全國實現進出口總值2.4萬億美元,增長2%。其中出口1.28萬億美元,增長3%;進口1.12萬億美元,增長1%。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認為,全年7.5%的出口目標恐怕完不成,但應該可以實現5%-6%的增速。“今年世界貿易增長預計還是2.5%,中國若實現5%-6%增長比世界貿易增長多一倍也是不錯的。”他說。
自2011年以來,中國不斷下調外貿目標,2012年目標是10%,實際出口只有7.9%(億美元計價,以下同)。2013年目標是8%,實際實現7.9%的增速。今年的目標下調到7.5%,但是1-7月全國實現 2%的增長。
早些時候,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認為,下半年外貿進出口增速,將會明顯回升。全年增速將會呈現一個前低后高的走勢。如果剔除由于去年年初貿易的異常增長所導致的過高基數的這個因素,全年7.5%左右的外貿增長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企業經營活動偏弱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字,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使得8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1%,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
其中生產、新訂單、采購量和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回落幅度較大,降幅均超過1個百分點。而整個新訂單指數為52.5%,比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
對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8月新訂單出口回落近1個百分點。這是正常回落,屬于合理現象。
原因是,7月的新訂單出口指數超預期增長,8月的環比增長自然回落。總的來說,國家對于促進出口的政策起到了作用,未來出口向好的趨勢發展,但是出口的不確定性也比較多。
“一個月的變動還不能完全確定下滑趨勢,要連續三個月以上才可以預測出來。”他說。
PMI指數高于50%,則反映擴張,低于50%,則表明制造業萎縮。今年以來1、2、4、5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均低于50%。與之對應的出口形勢也不樂觀。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的一份報告認為,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0.8個百分點,回落至50%臨界點,這預示著后期出口繼續上升困難增加。
不過,全年中國經濟形勢并不悲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8月份PMI指數出現明顯下降,表明當前經濟運行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其中生產、新訂單、采購量和購進價格指數下降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反映了從市場需求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都出現下降,預示未來工業增長率可能繼續小幅下降。由于PMI指數仍然在50%的景氣線以上,因此經濟平穩增長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
全年外貿目標實現難度大
今年一季度外貿數字公布以后,主管部門以及外貿專家認為,全年7.5%的外貿目標可能會實現,原因是出口下半年會加快。
考慮到今年上半年出口達到10618.6億美元,增長0.9%,實現全年7.5%的增速,則下半年需要實現2位數增長。
雖然7月出口達到14.5%,不過8月出口訂單指數下降,預示未來的出口難以確保類似7月的高增長,這樣全年7.5%的外貿目標實現困難,2014年繼續下調外貿目標的可能性加大。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認為,今年出口形勢一直不樂觀,中國主要出口地—歐洲的經濟表現比預期弱。6月后出口形勢趨好,預計第四季度的出口會比第三季度略好。
“今年出口全年目標7.5%,在GDP增速附近波動,是合理的目標,但今年完成這個目標有困難。下半年還需繼續深化改革,減少政府干預,增強市場活力。”他說。
他認為,明年的出口目標可能定在7%-7.5%之間,比今年有所下調。
一位臺資服裝廠經理告訴記者,現在要實現出口大幅增長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自己的工廠今年出口相比去年也只是持平。中國下一步出口要有大的增長,除非像小米、高鐵、華為等一樣,自己有品牌、有技術,否則出口即使有單件數量增長,也不會有額度的大幅增長。
金柏松認為,現在世界形勢動蕩,尤其是烏克蘭動蕩導致俄羅斯、歐盟經濟下滑。第三季度出口受到負面因素影響,第四季度出口受負面影響更大,主要原因還是歐盟的沖突升級,德國、法國等國經濟疲軟。這方面需要引起警惕。
(關鍵字:出口 訂單 外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