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行業要擺脫困境,路要怎么走,還有很多問題要深入研究。”8月22日,在2014轉型發展·鋼鐵強國之路高峰論壇暨京津冀協同發展首鋼實踐研討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溪淳指出,“要靠改革創新探索中國鋼鐵行業脫困圖強之路。”
中國鋼鐵行業困難空前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中國鋼鐵行業的效益一直在下降。2012年,鋼協會員鋼鐵企業虧損額達到6.72億元。
據吳溪淳介紹,鋼協2007年上報財務報表的會員鋼鐵企業為63戶。這些企業2013年與2007年同口徑比較,鋼產量增加了1.59億噸,資產總額增長了92.27%。
“但是這樣的增長付出了怎樣的代價?這63家鋼鐵企業的負債總額增長了129.42%,銀行借款增長了146.19%。用資產總額減去負債總額,上述鋼鐵企業的凈資產增長了3780億元,而銀行借款卻增加了7514億元。這說明,鋼鐵企業增加的凈資產基本上來自于銀行借款。”吳溪淳說。
從經濟效益來看,這63家鋼鐵企業的實現利稅2013年比2007年下降了63.74%,利潤下降了86.14%,工業增加值下降了19.84%。根據鋼協統計的平均鋼材銷售結算價格,2014年上半年全部鋼材銷售結算價格平均每噸比2011年降低1252元,下降28.02%。“這3年,鋼鐵企業花了這么大的力氣進行產品結構調整,但鋼材的平均售價下降了這么多。我們面臨的問題要比歐洲進行鋼鐵工業結構調整時的情況嚴重得多。”吳溪淳說。
根據申銀萬國公布的上市公司板塊結構計算出的2013年中國上市公司行業板塊凈資產收益率和銷售凈利潤率情況來看,鋼協會員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0.68%。作為鋼鐵企業的優質資產,鋼鐵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1.38%,銷售凈利潤率為0.48%。這一水平遠低于煤炭、水泥、汽車、家電和房地產等鋼鐵上下游行業。
化解鋼鐵產能過剩的工作十分艱巨
自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鋼鐵行業規范條件》以來,各地將過去“未批(準)已建(成)”鋼鐵企業的產能和產量報出,工信部已公布的兩批和正在公示的第三批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粗鋼產能合計已超11億噸。
據吳溪淳介紹,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受國家統計局委托進行的統計年報表明,截至2013年末,我國粗鋼生產能力為110622萬噸,當年粗鋼產量為8.22億噸(比快報數7.8億噸,高出4200萬噸)。其中,鋼協會員企業粗鋼產能為84293萬噸,當年粗鋼產量為66382萬噸;非鋼協會員企業粗鋼產能為26329萬噸,當年粗鋼產量為15818萬噸。
從2008年至2013年的6年間,中國粗鋼產能由61031萬噸上升到110622萬噸,增加49591萬噸;實際粗鋼產量由48971萬噸上升到82200萬噸,增加33229萬噸。“2008年以來的新增產能利用率只有67%。”吳溪淳表示,“消化過剩產能的工作十分艱巨。”
吳溪淳指出,現在要寄希望于認真落實國務院2013年10月9日下發的《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的要求,重點推動山東、河北、遼寧、江蘇、山西、江西等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整合分散鋼鐵產能,推動城市鋼廠搬遷,優化產業布局,壓縮鋼鐵產能總量8000萬噸以上;落實公平稅負政策,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政策;建立長效機制,創新政府管理;營造公平環境,完善市場機制。
“現在中央在深化改革方面力度很大,抓落實的力度也比過去大得多。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講,要一分規劃、九分落實。我個人對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提出來的措施比較有信心。”吳溪淳說。
靠改革創新探索中國鋼鐵行業脫困圖強之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調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同時還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吳溪淳指出,中國鋼鐵行業當前陷入的困境,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和政府沒有更好地發揮作用造成的。因此,解決中國鋼鐵行業脫困圖強的問題,也只有真正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應承擔的作用才能實現,兩者缺一不可。對此,吳溪淳提出了兩點建議。
第一,必須加快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公平競爭實現優勝劣汰。“當前最重要的是嚴格稅收征管和嚴格環保執法。”吳溪淳指出。統計數據顯示,上報財務報表的鋼協會員企業2013年生產粗鋼63107萬噸,上交流轉稅(所得稅以外稅金)744.36億元,噸鋼繳納流轉稅117.95元。其中,中央企業噸鋼上交166.03元,地方國有企業噸鋼上交139.02元,民營企業噸鋼上交68.52元。
吳溪淳建議,加快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營業稅改為增值稅”步伐,盡快堵塞某些企業銷售建筑用鋼材不開增值稅發票的漏洞。
第二,深化國有或國有控股鋼鐵企業改革。2013年,國有或國有控股鋼鐵企業生產粗鋼3.89億噸,資產總額為3.52萬億元,負債總額為2.44萬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9.32%。其中,中央國有控股企業生產粗鋼1.396億噸,資產總額為11690.3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7.76%;地方國企或國有控股企業生產粗鋼2.494億噸,資產總額為23502.04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4.98%。
我國鋼鐵冶煉上市公司有29家,2013年粗鋼合計產量為2.41億噸,占鋼協會員企業粗鋼產量的38.18%;截至2013年12月31日,29家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為14900.41億元,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總額為8596.09億元,占29家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的57.69%。“其中,12家大型國有控股鋼鐵上市公司國有持股比例大于60%,應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的重點。”吳溪淳說。
吳溪淳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國資委、財政部、工信部成立深化國有鋼鐵企業改革頂層設計機構,研究國有鋼鐵企業體制機制改革和國有鋼鐵企業聯合重組、提高集中度,增強控制力和市場影響力。“國有控股鋼鐵企業擴大民間資本占比,發展混合所有制,實現經營機制向現代企業制度的徹底轉變,還有一系列的問題要解決,急需政府有關部門深入調查研究,拿出戰略性重大舉措,才能推動企業深化改革,破解難題。”吳溪淳說。
(關鍵字:鋼企 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