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師預測,周四數據將顯示中國第三季GDP年增速放緩至7.4%。這將是自2009年第一季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目標首次落空。
中國政府為2012年全年經濟增長制定的目標是7.5%。
而考慮到鋼鐵生產停滯、用電量不振、出口疲軟且企業獲利預估穩步下修,數據甚至可能更差。這些不利因素恐怕將令上海股市。SSEC創下連續第三年下跌,有可能是20年來最長時間的連跌記錄。
"實際上,GDP增速也許已經降到6%。"MES Advisers的Paul Markowski告訴路透。Markowski長期為中國金融當局擔任顧問。
"中國貿易、消費和杠桿問題都在等著爆發。"Markowski補充說。他的看法還遠遠說不上是最悲觀的。
貿易問題最為明顯。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1年出口在中國GDP中占到31%的比重,并提供了大約2億個就業崗位。
上周末數據顯示,中國今年1-9月進出口總值比上年同期增長6.2%,遠低於官方10%的目標,受累于最大出口市場歐洲的債務危機仍在持續。
惡性去庫存循環
盡管9月出口好於預期,官員表示貿易前景仍黯淡。一位央行顧問兩周前曾稱中國大大低估了全球經濟放緩的程度。
出口的不確定性在許多企業形成了一種惡性的去庫存循環,反映在采購經理人調查的庫存水平降低。
這反過來拖累了工業產出,打壓產出價格,壓縮利潤,削減了獲利,進而使得銀行不愿放貸并破壞投資者信心。
一些分析師指出,今年前八個月鋼鐵產出僅比上年同期微幅增加2.3%,用電量增長為過去五年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這些都是經濟不振的明顯跡象。
紐約高頻經濟研究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Carl Weinberg表示,這些數字只是模糊焦點的雜音,他堅稱即使這兩個數字都零成長,仍符合反映中國今年GDP增幅約為8%。
"如果去年鋼鐵產量足夠建造1,000座橋梁,同樣產量今年也能造出1,000座橋梁。如果建造1,000座橋梁去年可以提振GDP增長X個百分比,那麼今年也會差不多,"他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指出。
但看空中國人士反駁稱,問題在於,是否那些橋梁的修建只是空忙一場。
供應潛力
匯豐控股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勛(Stephen King)認為,懷疑人士需要有比大規模基礎設施支出更有力的證據,才能斷言中國經濟將有一次極為慘烈的硬著陸,足以破壞了成長動能結構。
"過去30年來,許多人都在等著看中國跌跤,"簡世勛稱。"他們一直不太能夠解釋為什麼還沒發生。"
他表示,對外資開放、降低多種行業準入門檻、以及人均收入較低,都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外中國的供應潛力仍然很大。
他補充稱:"出於很多原因,中國有本錢在資本配置方面做一些糟糕的選擇,但仍可以表現得很好。"
不過許多企業和基金原本認定中國成長率9%以上而進行投資,卻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看著中國成長率有滑向7%的危險,簡世勛的看法很難安慰他們。
一個月前路透進行的中國第三季GDP調查預估顯示,最低增長率預估為7。1%,整體預估為連續第七個季度減速,可能錄得1999年以來增速最慢的一年。
結構轉型
研究公司GK Dragonomics主管中國經濟研究的Andrew Batson認為,執著於一個特定數字,等於是錯誤判斷中國經濟結構性轉型的基本意義。
"中國長期以來有種說法,沒人知道從何而來,說經濟增速低於8%,就會產生難以設想的社會後果。"他說道。
"我不確定過去是否有任何證據證明這個理論正確。現在就不到8%,中國社會也沒有崩潰,所以我確信它不是真的。"
很多分析師認為,到2020年時中國經濟增長率將會更向5%靠攏。他們表示6-7%的增長率更可持續,也更可能實現。
中國"十二五"(2011-2015年)經濟年均增長目標只有7%。中國政府指出,放慢增長速度,將比較容易調整經濟,朝向更穩定的內需發展,但同時不致引發通脹。
降低投資占GDP的比重是恢復經濟平衡的關鍵。目前該比重超過45%,而且在10年里上升了10個百分點。
Batson的最新報告指出,這種轉型將使總需求增長的波動幅度更大,從而增長遜於目標的次數可能更加頻繁--這是會讓空頭心花怒放的消息。
"如果公司根據GDP增長率10%來進行規劃,而實際上只有7%,他們可能就需要減少投資,或改變投資。這是根本性的沖擊,人們將需要重新思考未來。"
(關鍵詞:經濟增速 GDP 鋼鐵 用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