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島港,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的記者,他們鐵礦石庫存處于高位是因為他們的客戶有54家是大型鋼廠,這些鋼廠都要在港口存有兩個月差不多1500萬噸的量,看上去這都是價值億萬元的生意,但眼下需求低迷的時候,鋼廠和港口都在千方百計壓縮成本。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王恒惠是山東鋼鐵集團駐青島港的代表,最近他來碼頭轉得更頻了,因為最近鋼鐵礦石庫存量減少了一半,但品種從七八個增加到了十四五個。
山東鋼鐵集團駐青島港代表王恒惠告訴記者,今天大概有五個列的車,有紐曼砂,有晁特粉,有印度粉,伊朗粉,
王恒惠說,以往鋼廠大多選擇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進口鐵礦石,現在卻轉了進口方向,其他國家的鐵礦石量開始增多,一方面是因為鋼鐵產品的需求從出口轉向內銷,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壓縮成本。量少了品種卻增多了,這給港口倒貨帶來了難度,也增加了作業成本。但是港口不僅沒有增加鋼廠的費用,疏運速度也一點沒耽誤。
青島港前港分公司二號裝車樓司機徐萬里告訴記者,平均一節火車大約一分鐘左右。大列就七八十分鐘,小列就一個小時。
青島港前港分公司經理張再春告訴記者,像山東鋼鐵集團這樣的客戶越來越多,品種多了,需要單堆單放,而且每次品種搭配都不一樣,裝車樓的裝車線抓一次就要停下一次,為了保證速度,他們提前設計流程,把間隔時間壓縮到最低。
青島港前港分公司經理張再春告訴記者,鋼廠的困難就是我們港口的困難,當年出現過,抱團取暖,就是繼續,保證速度,時間,需求,質量,標準,度難關。
在青島港鐵礦石堆場,記者看到幾乎每個堆剁上都覆蓋了一層綠色的篷布。
山東鋼鐵集團駐青島港代表王恒惠告訴記者,蓋上篷布后,防風,防暴雨,清掃干凈。20萬噸的船,損失將近1000噸,一噸1000的話,100來萬元。
一船貨能省100萬元,按一個月15條船來算,就能為鋼廠省下1500萬元。前港公司為了這些篷布投入600萬元,還專門成立了30個人的公司,只要貨物進港,就要立即碼成珍珠垛遮蓋好。記者在堆場還看到,每個裝卸工人腰上都別著一把掃帚,隨時清掃地面,火車車廂縫里也要塞上稻草,減少運輸中的損耗。
山東鋼鐵集團駐青島港代表王恒惠告訴記者,顆粒歸倉,他們把礦石當做糧食去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