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無聲中聽驚雷。在今年的空調市場,除了格力電器的人事變動,還有另一家企業的暗流涌動,這就是海爾。
可以先簡單的從數據中尋找端倪。來自中怡康第一季度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3月25日,空調行業整體銷售量下滑了31.2%,而海爾空調則逆勢上揚,零售量同比增長達23.7%。此消彼長是市場的規律,顯然,海爾空調從中獲得了機會。
對于這一點,海爾空調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家電網表示,“在市場面對巨大挑戰的大環境下,對企業來說,要做的重點是兩件事,第一,通過大量的用戶調研能夠找到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第二,利用全球的研發平臺來迅速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樣做的效果也是明顯的,從第一季度的市場數據來看,海爾空調保持了穩健增長的態勢。”
海爾在空調產品上的推新確實有自己獨樹一格的特色,在家用空調產品上,海爾先后推出了無氟變頻、超薄、除甲醛等創新產品,研發成功了除PM2.5空調等,“圍繞用戶核心需求”——這種差異化的產品路線明顯區隔于其它競品。
盡管如此,外界認為在變頻成為趨勢的同時,海爾的變頻形象并不清晰,其留給外界的這種產品印象是可以從海爾在白色家電上的產品思路中找到原因。
在冰箱和洗衣機產品上,例如卡薩帝冰箱和復式滾筒洗衣機,可以看出,海爾在工業設計和技術創新上具有超前性,優勢明顯。從海爾空調差異化特征看來,空調產品也是與冰洗同樣的思路。但海爾冰、洗產品的成功性在于,其是國內很多冰洗企業的研究模仿對象,而在空調行業,海爾還缺乏這種號召力。
對于這一點,海爾空調方面向中國家電網發來的采訪回復中表示,“未來仍會在變頻技術上不斷升級;不僅僅是變頻技術,在健康技術方面,海爾空調也會基于用戶需求不斷研發更舒適、健康的技術,以滿足消費者在空調產品上的需求。” 并且,海爾空調方面認為,這種差異化的產品策略對消費者來說,空調不再單純是制冷制熱的工具,更能優化室內環境,打破了空調原來只能在夏季和冬季使用的慣例,能夠讓消費者隨時通過它改變家居環境。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海爾空調第一季度高增長數據以及近期大手筆廣告投入透露出不尋常的信號。中國家電網從接近海爾的知情人士處獲悉,海爾已對空調業務架構作了最新的調整。3年前,海爾集團整合旗下家用空調、商用空調、三菱重工海爾三個空調事業部,組建了空調產品集團ACG,現在,空調業務已被并入到白電集團(WGG)。
就海爾在空調業務架構上的調整,奧維咨詢白電研究總監韓煜向中國家電網表示,“海爾集團內部這樣調整是有深層次考慮的。” 韓煜分析,7、8年前海爾空調業務具有與冰洗業務同等的優勢,而在近幾年行業“雙寡頭”的競爭格局中,海爾空調的整體規模與前二名拉開了距離。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度海爾集團三大產業營收中是冰箱250.48億元、洗衣機是122.15億、空調是130億元,但格力電器(000651)2011年度的空調業務營收820億、美的電器(000527)2011年度空調及零部件營收637.91億。
對于這種差距的原因,除了產品思路的因素外,韓煜表示,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海爾的銷售端。海爾工貿對于銷售冰洗產品是絲毫不費力氣的,品牌拉力強并且無需營銷多少營銷推力,空調產品拉力有,但需要更多的推力,尤其是渠道資源的投入,在這種前提下,海爾工貿更傾向于冰洗的銷售。
此外,海爾近年來一直推行“零庫存”模式,但對需要工廠與渠道庫存的空調產品來說,這種營銷模式并不是很對路。針對5、6、7月份的旺季銷售,每年的3、4月份是廠家要壓貨的時節,如果廠家不去壓貨,渠道最終會被競品占有。
這些原因最終導致海爾空調未位列寡頭競爭的隊伍中,“在海爾集團看來,空調業務的發展步調與其冰洗業務不一致”,韓煜說。而資深媒體人劉荷清也有同樣的看法,他表示,“空調業務拖了海爾的后腿,這逼迫海爾集團必須改變原有業務模式”。
韓煜分析,如果要去快速沖擊市場地位的話,以海爾的彩電業務與空調業務作為選擇對象的話,后者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海爾具有白電產業鏈整體優勢。
據中國家電網進一步了解,海爾將空調業務并入到WGG中后,向空調業務作了多元支持和資源傾斜,并對各工貿公司制定了業績考核指標。事實上,今年海爾空調是在抓時機,至少有兩點是其必須要把握的,第一是空調旺季來臨,第二是競品的戰略調整帶來的機會。
據中怡康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海爾空調整體市場銷量強勢攀升,其中寬帶無氟變頻柜機占據了暢銷型號榜前五位中的四席位置。“從目前的勢頭來看,海爾空調野心勃勃。不過,對其來說更重要的是將市場規模做上去,逐步縮小與競品的差距,強化市場地位”。韓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