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新年有新氣象,但對于國內鋁業來說,新年恐怕仍難以樂觀起來。
由于行業整體低迷,國內鋁業公司在2012年利潤嚴重下滑,出現了大面積虧損。
進入2013年,中國經濟已有企穩態勢,而前期基建大量獲批、城鎮化提上日程等消息,似乎對整個工業金屬行業都形成利好,但是,業內分析人士卻對2013年的鋁價行情發出悲觀的論調。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表示,一兩年之內,還沒有動力能將鋁價拉出熊市的泥沼。
高庫存之殤
2011年8月初,上海期貨交易所鋁期貨價格一度上攀1.85萬元噸上方,但之后的行情近乎單邊下跌。到今年1月上旬,鋁期貨價格已經跌至1.52萬元噸附近,較2011年的高點下跌了約3300元噸,跌幅約18%。
鋁行情的直接壓力來自于高庫存。從國際國內的形勢看,鋁行業的供給過剩情況十分嚴峻。截至1月上旬,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鋁庫存量達到520萬噸左右,接近歷史高位;而上海期貨交易所鋁庫存則為45萬噸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過了100%。
出現高庫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產能過剩。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鋁市2012年1—10月供應過剩14.3萬噸。
需求方面,房地產這個鋁終端消費的主力軍在過去一年的情況并不樂觀。由于房地產行業調控的影響,房地產施工面積也出現大幅下滑。2012年1—11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7.2%,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14.8%。
由于供需兩面都呈現一定惡化跡象,國際投行巴克萊最近預計,至少今后四個季度,全球鋁庫存將繼續增加,到2013年底將達到創紀錄的867萬噸,尤其是中國等鋁供應大國都將擴大鋁產量,將會推動過剩供應量達到2009年以來最高水平。
需求難以反轉
供給過剩,造成了鋁行業如今的熊市。分析師認為,在今后不短的時間內,鋁行業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都難以發生較大的扭轉。鋁想走出熊市的泥沼,并不容易。
“鋁價持續低迷,主要原因就是需求不好。但目前我們仍然看不到需求大規模啟動的跡象。”格林期貨分析師劉立斌對記者表示,基建和城鎮化,是鋁需求的主要動力。如果鋁價想實現反轉,需要具備幾個條件:一是消費實在地出現回暖,這是最主要的;二是保障房建設的具體政策得到落實;三是有類諸如國家收儲、降準降息等消息的刺激。但目前而言,消費回暖這一點很難快速實現。
永安期貨研究員朱世偉分析表示,下游需求短期內難以翻身。基建的時間周期長,城鎮化雖然有預期但是具體方案還未兌現。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認為城鎮化將帶來大規模的工業金屬需求,這可能是一種誤解。事實上城鎮化之前一直在進行之中,現在只是被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升到了更重要、更注重優化的位置,但這在中短期內對工業金屬的消費結構不會形成大的推動。
“今后中國的城鎮化速度,會進入正常發展速度,而難以出現前兩年那樣的高速增長。同時,保障房的建設也不可能取代商品房建設,其規模也遠不如商品房。”劉立斌說,由于鋁價持續走低,本應在年底補庫的消費終端,目前的補庫熱情都不高,這對鋁價來說又是一個不好的消息。
價格深陷泥沼
在下游需求難以給人信心的同時,供應方面卻在繼續增加。數據顯示,2012年1—11月,國內電解鋁總產量為1815.5萬噸,同比增加12.3%。目前中國電解鋁產能已經超過2600萬噸,而2013年中國預投產電解鋁產能將在300萬噸以上。
但是,國內鋁企業產能仍然在不斷擴張,而且,即使大量企業已經陷入虧損,但近期仍然沒有停產的可能。
南華期貨分析師唐亮華對記者表示,對鋁廠來說,停產帶來的問題會更大,一是設備從關閉到重新啟動有不菲的成本,二是不生產就會帶來失業、人員安置等問題,三是停產后市場將被他人擠占。所以,雖然虧損,但多數鋁廠仍在堅持生產。
“在一些地方,鋁廠是當地的骨干企業,地方政府會鼓勵它進行生產以保持就業與地方穩定,相應地方政府會給予退稅、補貼等補償。比如河南某些地方政府就對鋁廠進行電價補貼。”唐亮華說,“但對整個鋁行業來說,虧損情況下繼續生產,確實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圈子。雖然政府要求關閉一些落后的高能耗鋁企業,但這些基本都是一些小企業,對降低總產能的影響不大。”
劉立斌則表示,根據他們的測算,國內鋁廠的生產成本在1.57萬元噸左右,目前的現貨價格已經在成本價附近。不過,成本的支撐作用,以及宏觀經濟的企穩回暖,會讓需求有一定的回升,因此,鋁價繼續下跌的空間較為有限。但去庫存化是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鋁價想實現反轉,兩三年內都非常困難。
(關鍵字:鋁 庫存 LME)